第十一章 路遇老衲_鬼灵录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 路遇老衲(1 / 2)

又是一年春来到,一年一年又一年。

因为有了二叔公和堂妹妹的鼎力加盟,今年的春节注定要度过李延宗家里最热闹的一次除夕夜了。

说句弑气氛的话,其实李延宗心里面总是感觉如今的年味儿是越来越淡了。同样是过新年,吃的喝的玩的乐的只要是能说得出名儿来,样样都比过去要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炮仗严禁了,烟花限制了,其实就算不制止也没那个兴趣放了。李延宗记得小的时候,无论有多么的困,都要硬撑着等到除夕零晨钟声的响起,欢天喜地的跑到院子里点焰火。再看看现在,一过10点就鼾声隆隆,价格上千块的炫烂烟花硬塞到怀里让他放都懒得动。

过去也没什么好吃的,每天就是盼啊盼,盼着年节早点儿来。过完除夕过元宵,过完端午过中秋,最后连清明节也稍带上了。因为印象里面凡是带着节啊年啊的日子不是放假就是可以大吃一顿,那个爽啊!

现在就不一样了,鸡鸭鱼肉天天吃,电脑夜店随便玩。平时的物质生活和过年没什么不同,不爱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窜门子拜年的了,基本上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搞定。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春节早已经失去了往昔的魅力,甚至于还比不上鬼佬们的圣诞感恩节吃香,至少人家还能图个新鲜。

综上所述,于是乎李延宗推出一个结论:就是现在的人居安不思危,好了疮疤忘了疼。估计要时不时的吃顿糠咽顿菜,过一过苦日子倒倒霉,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来之不易吧!而对春节的映象,不能再仅仅只是停留在吃吃喝喝的层次上。只有赋予她更有意义的内涵,才能够吸引住现在忙碌而又茫然的都市人。

小年过后,本来就人头攒动的古玩市场变得越发拥挤热闹,生机勃勃了。也许是年关各行各业开始放大假了,又或者是临近春节藏友们都打算给家里多置办几件东西来丰富自己的收藏,反正是这些天来市场淘换旧货的人陡然增多了。

人多好啊!人多赚钱的机会也就多了。

这个月信用卡的还款日期到了,李延宗刷了四千多的透支额还没有还。银行里的催缴人员实在太敬业了,好像是李延宗欠了他们的钱似的,一天一个电话烦不胜烦。那个说话的口气,相较当初央求李延宗办卡的时候,已经是有若天壤之别了。

可是再烦也没有办法,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嘛!跟谁斗气也不能跟银行斗气,欠谁的钱也不能欠银行的钱。谁让咱小老百姓没有人家那么牛b呢!

牢骚归牢骚,有意见自己内部消化。真要招来法院的传票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李延宗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现在的身份是呆在家里啃老的失业小青年。

真是一文钱难到英雄汉啊,虎落平阳被那条狗欺。李延宗欠的钱其实不算多,要搁在以前顶多也就是他个把月的薪水而已。可是放在这囊中羞涩的困难时期,还真就能压得人喘不上来气。

得想个辙赶紧把这个漏洞亏空给找补回来。向家里要,李延宗实在没脸开那个口了;找亲戚朋友借,也下不去那个手。如果能找个买家把前些天弄来的乾隆青花给匀出去,倒是个上策。还完了欠账还能有些富余的嚼谷。

只不过,脑子里闪过那天晚上在山脚破房子里看见的一幕幕,想起那只盘子的前任主人张大爷,李延宗的小心肝就直犯嘀咕。

那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天了,破平房里间看见的东西和盘子的事儿李延宗始终守口如瓶,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过。到现在李延宗也没有弄明白这中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冒冒然说出去要不就没有人相信,要不就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还是嘴巴严实一些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好了。

手里面有正儿八经的好东西,就不怕换不来钱。

北京的几大旧货市场没有李延宗不熟悉的。常年浪荡其中,虽然李延宗还没有直接从事古玩生意,可是主要的卖家和藏友多多少少他都认识,和他们之间保持紧密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有了平常的广泛撒网,现在到了要保证能够把货均出去的时候就容易得多了。

李延宗认识一个常逛潘家园的老藏友,是个来北京开公司的广东人,圈子里的人一般都叫他明叔。这个人是个瓷迷,对收藏古瓷器的兴趣不可谓不痴迷啊。据说家里藏放的瓶瓶罐罐都够办一个博物馆了,只要是他认定的物件,根本不在乎钱的多少一定会把东西收进囊中。谁让人家有钱呢。

李延宗给他打了一个电话,约他到潘家园路的一家荼楼里看货。本来说好的三点钟见面,结果硬是让李延宗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姗姗来迟。

李延宗和那个广东老板其实不是很熟识,第一次做生意就给李延宗摆起臭架子来了。不过李延宗倒是不在乎,只要东西能出手就成了,谁让钱在人家手里攥着,人家才是大爷啊!

到了包间里,明叔没有做多余的解释,大刺刺的坐在李延宗对面,掏出一支七匹狼圣典点上,嘴里喷出来的酒气熏得李延宗直犯晕。“就系雷有货出手啊?把东西拿出来给我看看。我这个人系大家都知道的啦,只要系货够赞,价钱我都唔会心疼的啦!”

李延宗脸上笑呵呵的,心里却郁闷极了,和人家约好了谈事情竟然跑去喝成这个样子,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真不明白他这个公司怎么经营得下去,大把的钞票怎么就全攥在这种人手里了?当然,这个想法只能淹死在李延宗腹中,脑壳有问题的人才会直接说出来的了。

李延宗打个哈哈,“那是那是。咱北京古玩界谁不知道您明叔啊!说出来那端地是大名鼎鼎如雷惯耳,放眼这四九城玩瓷器的,可劲儿的挑,还有几个能跟您比肩?今儿算您来着了,我这东西也就是您才有资格收它,还别跟我提钱,交个朋友,您给添几个荼水钱就得了。”

“你唔要三斤猪头得把嘴,光系嘴上讲得厉害,东西见了才好谈的先!你放宽心,唔会亏待你的啦!”

李延宗一愣,什么三斤猪头?跟他说话还真不是一般的费劲,丫的不是在骂我呢吧?

这个老板着急着想看货,李延宗还倒不急了。

这做买卖谈生意讲究的就是个策略,你得懂得察言观色学会研究买家的购买心理,看他是有计划购买的习惯还是偏向于冲动性购物。前者力争拿下,后者坚决搞定。

按理来说他常年在场面上撕混见多识广,有这点子觉悟应该是不在话下的,可是看现在的情况,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却也强不到哪里去。要不就是扮猪吃老虎,要不就是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面了。

等笑着跟他扯得差不多了,李延宗才把话提拉到正事上来。这激将法不能用得太过火了,免得让他以为自己在空手套白狼呢!古玩市场的骗子太多了,要是他对李延宗提防得紧了,买卖就难做下去了。

李延宗把带来的匣子拿到桌面上来。这是他特意从爷爷的铺子里寻摸来专门装盘子的,老榆木仿古风格,雕龙画凤很是漂亮。

在这个特别注重第一印象的年代,精细的包装是非常有必要的。做为一个优秀的营销者,把自己手里的商品销售出去不稀奇,能光明正大的在原价格的基础上再把利润提高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事先花点时间准备一下还是很有效果的。

果然,明叔看见李延宗拿出来的盒子也是颇为满意的。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可是从他眼睛里自然流露出的欣赏就明白了。

李延宗把盒子交给明叔,他打开盖子往里面瞄了一眼,鼻子里微微哼了一声,拿出里面装着的瓷盘翻来覆去的看了看,不屑的说:“我几当系什么好东西,原来就系一个破盘子嘛!有什么好希奇的,我的家里面买了几十件了,都比这个强多少倍的啦!”

李延宗嘿嘿乐了,说:“先不要这么快下结论嘛!我刚才不就说过了,这物件就是为了和明叔交个朋友才拿来的。既然是匀给明叔的,怎么可能拿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来打马虎眼呢!您说是吧?”

拍马屁绝对是走向成功的一大诀窍,明叔被李延宗捧得很受用,醉眼迷离的满脸得瑟,“唔顶你个肺!我走到今天的成就也系多年来的积累啦!你个年青仔还系很有前途的,看你肚皮里好像还系有些本事,不像那些仆街仔只会骗人的啦!”

“哪里哪里!我这点子墨水哪儿能跟明叔比呢!您是我们小辈的学习榜样啦!现在那些到处打着幌子蒙钱的专家哪能跟您比。。。。。。”李延宗都不知道原来他这么会奉承,看来很有当奸臣的潜力。

话到嘴边留半句,适到好处就行了,赶紧转移话题,这马屁再拍下去李延宗自己就要恶心得吐了。

李延宗指着盘子上的一处花纹说:“以明叔的眼力不用我多说了,您一看就能看出这物件是乾隆的开门器是吧!这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很普通,其实一点也不普通的啦!您看这花纹,多别致啊!您虽然明叔见多识广,但一准也是。。。。。。那个少见到的吧!”

“你个仆街仔,这个纹饰不就系宋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我怎么会唔得见过。”

李延宗一愣,不知道明叔这话是什么意思。考验自己吗?可这么通俗的常识有什么好考验的。生意场上的人果然不一般呐,话里话外处处都能设机关。别怕是有什么埋伏,倒是要小心应付了。

“以明叔丰富的收藏经验,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纹饰当然是见过的了。可我说的不是这个,您再仔细瞅瞅这里,这朵花后面写的是什么。”我指出来的是盘子右下方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隐藏了一行小字,写的是——豫亲王府制。

这几个字还是这两天李延宗在家闲着没事儿,把玩盘子的时候偶然发现的,字写得极小位置又偏僻很不容易发现。老实话,李延宗玩儿瓷器十几年了,各种各样的纹饰都有见过,可唯独带户名的铭款还是头一回碰到,而且还是王府的。

明叔眯缝着老眼凑上去看了一会,说:“还真系的啊!这个豫亲王府系。。。。。。”

李延宗赶紧说:“这个豫亲王府可有名气了,知名度不亚于故宫博物院啊!最早的豫亲王还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那一辈去,300多年了啊!现在东城区的协和医院前身就是豫亲王府的旧址,很著名的英国留学学者,现代诗人徐志摩以前就常常在那里写作的。听说当年把王府拆了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一大批的古玩字画金银珠宝什么的,这个盘子就是从那里挖出来的。”

明叔得意的说:“哦!你系讲徐志摩啊?我知道的啦!我这个人系最喜欢搞文学的啦,对文学家系很崇拜的。那个徐志摩跟我很熟的,以前常常跟他一起出来喝荼,只是最近生意太忙太忙了,他去了英国以后啊就唔太联系了。”

李延宗骇然不已,你老人家还跟徐志摩一起喝过荼啊?敢情这位大爷是五谷都不辨,经史全不懂啊!李延宗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这就是一个送钱的活财神啊!不吃定你都没天理了。

正要和他深入讨论一点实质性的东西,李延宗眼角的余光却透过玻璃窗外的大街对面,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二哥的对象正陪着堂妹妹在那儿逛街,旁边站着两三个穿着灰色大衣的人,不知道正说着什么,张开双臂好像是拦着她们的路不让走的样子。

发生什么事儿了?光天化日的在大街上拦着人家大姑娘的路,想耍流氓怎么着?

李延宗跟明叔告了个歉,赶紧起身一溜烟跑了出去。

等到了街对面,李延宗才了解到情况没有他想象中的这么严重。

拦住堂妹妹她们的有两个人,圆圆的脑袋上溜光闪闪没有一根杂毛,身上套着一件灰黄色的大褂子,粗短的脖子上各挂了一串长长的念珠。原来是两个化缘的和尚。

李延宗一看就乐了。

自从现任大掌柜释大和尚当家以来,那是坐宝马开奔驰,办公司卖秘籍,做演讲去剪彩,收徒弟做表演,天天快乐好不让人羡慕。而大名鼎鼎的某某寺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名气也更加的旺盛起来,大有星火燎原如日中天之势,满世界乱跑的和尚也突然之间多了起来。

以前李延宗对宗教这方便了解得不多,虽然不太感冒却也并不反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嘛!这和大家坚决要反对和摈弃的封建迷信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只是最近两年好像某些出家人似乎闹得越来越离谱了。和尚不像和尚,俗人不像俗人。功课不做佛经不念,整天的卖弄一些唬人的表面功夫骗人香火钱,搞得跟个杂技团一样,供人清修的地方也染上了世俗之气变得污烟瘴气。

如果是大大方方的承认在为寺里面增加经济效益,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倒也罢了,人都要吃饭的嘛!可是明明整个寺院都犯了贪念和痴戒,却偏偏还要找什么借口说是被人误解了,典型的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行径,这就让李延宗觉得很不耻了。

真和尚都让李延宗鄙视了,更不要提眼前这两个肥头大耳贼眉鼠眼,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和尚了。毕竟现在和尚这个职业实在是太吃香了,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都跑来冒充一下混吃混喝。

李延宗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们,叹着气说:“我说两位大师傅,郎郎乾坤青天白日地,你们当街拦住人家两个大姑娘做什么?莫不是看人家长得漂亮动了凡心了,一人一个分了想破戒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