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榜题名,欢喜过度_天邢侍者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金榜题名,欢喜过度(1 / 1)

“丞相妈,大喜了”,村头李婶人还未跨进门,大嗓门已传进来了,声音中透着笑意和喜庆,王木匠家的赶快出门,把李婶让了进来。

“丞相妈,你可真生了个好儿子啊,全村这么多娃,就单单丞相一个考上了”,李婶满脸堆笑,一个劲儿道贺。

“还是丞相妈有福气啊”,旁边一个中年妇女羡慕道。

“赶明儿让丞相把你们二老都接到城里,享福去吧”,一个小媳妇半开玩笑的说。

也不知是哪个村邻,竟在门口点了一串鞭炮,噼哩啪啦的,屋里人笑的更欢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娶媳妇呢,一大清早就折腾上了。知道的,都不禁暗想:“王家祖坟上冒青烟儿了,竟出了个文曲星”。

这是个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的日子,一大早,送信的老张骑着他那辆老式二八自行车,这还没到王木匠家门口,就扯起大嗓门喊道:“老王——老王——,考上了,考上了——”,一时情切,忘了刹车,连人带车冲进了堂屋。一时,村里人听到叫嚷声,纷纷凑过来打听,到底是王家的还是孙家的?待知道是王丞相考上了,乡亲们都争先恐后给王木匠道喜,不一会儿,全村人都赶过来了,此时,王木匠家可是门庭若市,屋里屋外笑语不断……

此村名清泉村,地处西北边陲、毗邻大漠边缘。虽名带清泉二字,然则水源匮乏至极。若是碰到年份不好,连吃水都成问题。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高考是唯一出路,否则就得一辈子窝在这儿,靠天吃饭。说来也奇怪,这么多年来,从未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哪怕是专科、高职也没有一个。这回王丞相,村里木匠王守财的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西安大学,那可真是石破天惊,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时间,乡亲们奔走相告,一片热闹景象。

王木匠家背靠后村荒山,只三间窑洞,旁边有一小披屋,想必是厨房,并无院墙,门前整治的还算平整,靠右是三四畦地,上面种些黄瓜、豆角之类;左边是行人路道,虽还只是一条土路,但也打扫的甚是清洁。王木匠家境一般,堂屋正中摆着一张方木桌,配有四条长凳。男人们或围桌而站,或在门口闲聊,大婶、小媳妇们则在后屋唧唧呱呱说笑着,谁也没有留意到真正的主角——王丞相并不在家。

此刻,堂屋里的王木匠都欢喜糊涂了,呆呆看着村邻们,傻傻笑着,也不知道招呼人,连话都说不俐落了,别人给他道贺,他也憨憨傻傻地回应道:“好,好,同好”。忽然,门外一人喊道:“王木匠,你得感谢祖宗啊!”“是啊,我得谢谢祖宗啊”王木匠说完就拨开人群,冲出堂屋,扑通一声跪在院子中间,冲着他家祖坟方向,磕了几个响头,口中喃喃说着:“考上了,狗娃考上了,给王家长脸了,考上了,考上了——”未待说完,就听见咕嘟一声,王木匠仰面倒地,背过气去了。王木匠家的正在后屋招呼着一群婆姨媳妇们,说得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也不知是高兴的,还是激动的。忽然得知丈夫昏倒在外,吓得大惊失色,两眼一摸黑,险些栽倒在地,旁边一媳妇眼疾手快,忙扶住了她。

王木匠家的喘了口气,定了定神,疾步走到院中,看到丈夫昏迷的样子,又是一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心里一酸,眼泪跟着就流了下来。此刻村民们一股脑儿地围到王木匠跟前,暗自议论,也没个主意。老支书张大爷端详了半晌,慢慢说道:“王木匠家的,先别着急哭,我看他是欢喜过度,一时没顺过气才晕过去了,等缓一会儿,就没什么事了。”王木匠家的听得半信半疑,再看看丈夫,忍不住又要哭。

这时,忽听听一人喊道,“借光,借光,让俺过去,让俺过去呀,别挤呀,让俺过去”,王木匠家一听声音,知道是父亲来了,心里稍稍有些宽慰。待王木匠老岳父扒开人群,从人缝中挤过来,早已是满头大汗,看到女儿,给了个安慰的眼神,转过脸又朝女婿看去,一看心里就来气,上去给了两巴掌。王木匠家的一看老爹出手就给了丈夫两巴掌,心里一惊,不禁怒道:“爸,你这是干什么?”话音未落,只见王木匠喉咙蠕动一下,呼了口气,眼皮微晃,竟睁开了眼。王木匠家的大喜之下,也顾不得再责问父亲,上前把王木匠扶起,早有人递过一只凳子,又有人端了一杯水过来。王木匠家的扶着丈夫坐好,喂了口水,埋怨到:“你这唱的是哪一出,还让人过安生日子不?”但听语气却满是欢喜。旁边老岳父一看女婿醒了,也高兴得不得了,可一想到自己扇出的两巴掌,心里又有些不安。

看到王木匠转醒,乡邻们又都是言笑晏晏,不知谁提议道:“丞相考上了,是不是摆两桌大家热闹一下?”可是话未落音,所有人就都不吭声了,周围一片安静。大家心里清楚,王木匠是一穷二白,过日子还勉强可以,但说摆桌子请客,根本就没这个财力。过了片刻,王木匠家的干咳了一声,清清嗓子,一顿一挫说道:“我家丞相考上了,不光是咱一家的喜事,也是村里的一件大事,过两天,我和我们当家的商量商量,定个日子,请大伙儿来热闹热闹,大伙儿看咋样?”所有人都轰然叫好。此时已是日上三竿,于是村邻们陆陆续续离开王家,各自忙活自家事去了,一些小媳妇们还留在王木匠家继续闲聊着。

而此时,王丞相本人正心事重重地呆坐在村尾塬上,丝毫没有听到村里头的热闹声,更不知道自己已经考上了。自打高考过后,他一直在考虑自己的出路。填完志愿,他就暗自后悔,太过自信,报得太高了,估计没戏。全国考生近千万,比自己条件好、成绩高的大有人在。而清泉村这么多年来又没一人考上,自己又怎么会是例外呢?眼看周围同龄人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务农,渐渐都成家里的顶梁柱了,而自己却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担水,在家里不但帮不上忙,反倒是因自己念书,家里花费许多。家中两个弟弟都已外出打工,而自己却成了家里的负担,想到这儿,心里很是不安。最近几天,又有不少人外出务工去了,家里人虽没说什么,但他自己却感觉颇不自在,总想帮家里干点什么。这两天,他一直谋算怎么出去赚钱,可心里清楚,这些年自己一直在学校,无一技之长,就是祖传手艺也没学到半成,出去又能干什么呢?王丞相越想心中越是纠结,满腹心事无处排解,不禁有些气馁。王丞相深锁眉头,独坐塬上,时而拿根木棍在地上横七竖八地乱画着什么,时而又抬头看看远方。

其实,在高考前三个月,王丞相只是到处惹事生非的小混混。由于是长子,爷爷奶奶不说,自然把他当宝贝一样,一年十二个月就有八、九月待在爷爷奶奶家。虽然是农村,但农村人自有自己宠爱孙子的方式,王丞相被宠得不像样子;还有王丞相的外公外婆,由于孙子辈的男孩子太少,所以一直也很疼爱王丞相。王木匠夫妻有时想管教一下,但王丞相自恃有爷爷奶奶作后台,有事就往二位老人身上推,王木匠夫妻也就不好管教儿子,再后来有了老二老三,加上家里活计又忙,也没有时间再搭理王丞相。有时实在被告状的邻居或老师烦得不行了,就背着老人暴打王丞相一顿了事。说到教育孩子,王木匠夫妻也只是秉承了农村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王丞相从小到大,所有调皮捣蛋的事全都干完了,爬树掏鸟蛋,挖别人家的土豆、烧玉米,下河摸鱼,打群架,上课睡觉、挑衅老师,甚至把女老师气哭,他的恶劣事迹可以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王丞相从小到大成绩都还不错,虽然说不上拔尖,但也不算太坏,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王木匠夫妻也不太管他,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哪有不淘气的。而且王丞相还有一个特别的优点,就是他非常孝敬长辈,不管他在外面闯多少祸,他总是尽力独自去解决,能不麻烦家里坚决不给家里添麻烦。可惜的是,他每次闯祸别人都直接找到他家,他也无可奈何。

高考前三个月,王丞相的态度突然转变,一下子变得极其认真,再也不捣蛋了,而且还主动和他的那些“好兄弟”保持距离,甚至劝说他们也好好学习。这个变化让所有人都有些适应不了,尤其是他的那些兄弟,有些甚至扬言如果他这样,就彻底把他清除出队伍。但王丞相依旧我行我素,不理就不理吧,也没什么大不了。没有人知道王丞相到底受什么“刺激”才变成这样,但有一点,就是王丞相已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此时的王丞相,一个人在山上晃悠,想着自己的出路。突然,王丞相从余光中,扫视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看是同年级的孙祖德。王丞相心里微微有些奇怪,这破地方平时连半个人影儿也没有,怎么今个儿他也跑上来了?“孙祖德”王丞相大声喊道。孙祖德一听有人叫自己,循声望去,只见王丞相独自一人站在塬上,孙祖德转身就想离开。王丞相见孙祖德向自己望过来,挥挥手冲他打招呼,可是马上他就奇怪了,这小子怎么转身就走。王丞相心想,我俩平时虽无深交,但关系还不错啊,今天这是咋的了,这小子竟不理不睬的,得问个清楚。于是王丞相提了提嗓门,再次叫道:“孙祖德”。孙祖德听到王丞相再次叫他,实在不好意思继续往前走了,转身向王丞相走去。

“孙祖德,你来这儿干啥?”王丞相看他走过来,出声问道。

“王丞相,恭喜你啊!”孙祖德并不回答他,反倒是祝贺王丞相。

“你说啥?”,王丞相满脸惊讶地问道。

“恭喜你,考上名牌”,孙祖德虽极力平静,但却难掩心头酸楚。

“你别是开玩笑了”王丞相下意识地说道。

“是真的,你考上了名牌,通知书都已经送到你家了”,孙祖德看着远方,继续说道。

“是……是……是真的?”王丞相声音微微发颤,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全校就你一个考了名牌,还有几个二本”,孙祖德的语气里有一丝不耐烦。

王丞相一下呆了,心里只有一个声音:“考上了,考上了,我真的考上了,我这是在梦吗?”可是一想到孙祖德还在旁边,不好太过失态了,于是王丞相强按满心喜悦,随口向孙祖德问道:“你呢,也考上了吧?”“我?我没考上”,孙祖德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冷冷地回答说。王丞相此刻心中欢喜,碰了个软钉子也不以为意,只是一心想回家报喜,可又不好意思就这么撂下孙祖德,安慰?又不知道如何安慰人家。正自为难,听见孙祖德说道,“你快回去吧,你家里人都找你呢。”此刻,王丞相正巴不得离开呢,一听这话,拔腿就要跑,可也还没忘跟孙祖德打个招呼:“那我就先走了,有空来我家玩啊。”说完,三步并作两步飞奔而去。

待王丞相赶到家中,村邻们已全部离开了,只还剩下外公、大伯和家人,众人正聊着天,气氛很是喜庆。突然见王丞相回来,外公首先迎出门,摸着王丞相的头,笑呵呵地说道:“我们的狗娃,哦,不,大学生回来了。”大伯凑趣道:“以后可不能再叫狗娃了,叫丞相,大学生就该叫大学生的名字”。王木匠家的出来,满脸笑容地说道:“该叫狗娃还叫狗娃,你们是长辈,哪能这么见外?”外公接口道:“憨女子!丞相,以后是要出去干大事的,干大事的人就得叫个响亮的名字,再叫狗娃还不让人笑话,以后就叫丞相,别叫狗娃了。咱自家人先叫尊贵了,外人也就跟着叫尊贵了。”王丞相家的听了没有吭声,觉得父亲的话也有些道理。

一大家子正说着话,突然听见有人在门外高声喊道:“王大哥在家吗?”王木匠夫妻俩一听是镇上水果店老板张大宝的声音,都赶快迎了出去。只见张老板双手拎着满满两袋苹果、香蕉,还没来得及放下,就一脸热情地道:“王大哥,恭喜,恭喜!”。王木匠也是满脸堆笑,说道:“张哥大老远来道喜,怎么敢当”,王木匠家的接口说到:“我还正打算让丞相过去请你过来吃饭呢,不想这就来了。”张大宝乐呵呵地说:“不用请,我这是不请自来,这么大的喜事,我能不过来和老哥喝两盅吗?哦,对了,这些水果都是才进回来的,我随便拿些给丞相尝尝。”王木匠家的一听,笑意盈盈地说:“张叔太客气了,这么多年您一直对我们家丞相很照顾,今天又让你破费,实在意不去啊。”张大宝笑着说:“大嫂你才客气呢,就几斤果子,自家卖的,不值几个钱”。待张大宝落座,众人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说起王家和张大宝的交往,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历史。那年王木匠结婚刚两年,丞相他妈才怀上丞相,害喜想吃苹果,村里没有,想去镇上看看,可是没有票,心里着实为难,但一想到老婆从嫁给他那天起,就没过过一天安乐日子,里外操劳,却从未说过一句怨言,而且这是老婆的头一胎,又是第一次向他张口,王木匠心想,说什么也要给老婆弄几个苹果。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去镇上碰碰运气。水果店老板张大宝一听是这种情况,直接就塞了几个苹果。张大宝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因为上回他家做家具,王木匠跑前跑后,尽心尽力,他还没来得及好好谢谢王木匠,而且他也知道王家的情况,这次算是还他人情。二来自己老婆也怀孕了,心里正乐呵着呢,干什么事都透着一股喜气,也就不再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王木匠真是又惊又喜,道了谢,回去给老婆一说,王木匠家的也很感谢张大宝,于是连夜赶做了一件小衣衫让丈夫送过去。这以后两家交往逐渐多了起来,今个儿王家送张家几升新鲜豆子,明个儿张家送王家几斤新鲜水果,你来我往,两家关系就好得不得了。所以张大宝一听说王丞相考上了,就急急忙忙地赶来道喜了。

说话间,王木匠家的半开玩笑地说:“看见苹果,我就想起来了,当年多亏了他张叔的苹果,不然丞相也不会生得这么聪明。他张叔,你先坐着,我去做饭去。“张大宝赶忙拦道:“嫂子别太客气了。我这次来一是道喜,二是商量丞相和我家小秀的婚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