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_杨贵妃的传奇一生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四章(1 / 1)

第四十四章

李林甫家人连夜雇着石工,将文章镌刻碑上,一面将稿氏急呈大内,只差一步,就可得计,不料半道里有禁军杀出,将稿底抢去,并将石碑砸碎。李林甫家人见状,纷纷求去,不敢留居长安。

杨国忠一直协恨李林甫,寻机报负。李林甫在位之时,曾举荐王为户部侍郎京兆尹,此人骄恣陵人,与杨国忠不和。正巧,户部郎中王,乃是王亲弟弟。王与友人邢,密谋作乱,被捕伏诛。杨国忠便借此辗转牵连,证成是狱,累及李林甫全家。乃削李林甫官爵,剖棺出尸,抉含珠,褫金紫,改用小棺殓葬,如庶人礼。子孙皆流岭南黔中,亲近及党与坐戍,共五十余人。李林甫党羽尽除,杨国忠得以高枕无忧,嗣是威焰日盛,颐指气使,公卿以下,莫不震慑。

杨国忠能除去李林甫,全靠刘华妃的“故遗金步摇”之计,他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把此事忘记,直到有一日太监福寿亲自上门。杨国忠将其迎入,问及何事。福寿道:“奴才此来,是奉华妃娘娘之命,恭喜首相大人,并且请首相大人南宫一聚。”杨国忠不敢推辞,只得赴约。

且说杨玉环即找出内鬼,心中稍宽,但是李林甫一死,就似少了一条臂膀,虽提拔杨国忠当了首相,可总是觉得缺少一些什么,回想起曾经的翰林学士李白来,若是让此人重新为官,对大唐百利而无一害,只是已将他罢黜,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将他招回,也就一托再托,好容易由冬及春,园吏入报沈香亭畔,木芍药已然盛开。是杨州所贡,即今之牡丹。有大红、深紫、淡黄、浅红、通白各色名种,都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下,距大内约二三里。时值清和之候,此花盛开。唐玄宗命内侍,设宴于亭中,同杨玉环赏玩。

杨玉环看了花说道:“此花乃花中之王,正宜为皇上所赏。”唐玄宗笑道:“花虽好,而不能言,不如爱妃之为解语花也!”杨玉环长袖掩嘴娇笑,与唐玄宗漫步亭旁,欣赏牡丹。有说有笑,好生乐哉。

唐玄宗兴致忽起:“光是赏花,略显无趣,朕新选梨园十六子弟,唤来与爱妃一赏如何。”前些日子唐玄宗忙于偷闲,乐得做个伴食皇帝,整日沉醉笙歌。杨玉环这才知晓有这一班人,也觉好奇。唐玄宗大喜,传下命去,便有乐工李龟年,引着梨园中一班新选的一十六名子弟,各执乐器,前来承应,叩拜毕,便待唐玄宗与杨玉环饮酒,命下奏乐唱曲。

唐玄宗连忙止住:“今日朕对爱妃赏名花,岂可复用旧乐耶。”李龟年略显为难:“事情好巧,恐来不及添词。”杨玉环本对这玩物丧志的歌舞没甚兴趣,不过是为了照顾唐玄宗的面子,才勉强陪同,听到此处,忽然有了主意,喜道:“有一人风流倜傥,学识渊博,可招来即兴添词。”

唐玄宗见杨玉环如此高兴,便道:“何人蒙爱妃如此看重!”杨玉环道:“此人姓李名白。”唐玄宗道:“朕好像没甚印象,不知爱妃如何知道此人。”杨玉环道:“此人曾是翰林院学士,臣妾前时会过此人,文章真乃仙才,皇上不可不见此人。”

唐玄宗见杨玉环这么热情的推荐,一时兴致高涨,便命李龟年道:“将朕的玉花骢马,速往宣召李白学士前来,作一番新词庆赏!不得有误!”李龟年奉旨飞走,连忙出宫,牵了玉花骢马,自己也骑了马,又同着几个伙伴,一进走到翰林院衙里来,宣召李白学士。才知李白已从翰林院贬官。急得龟年东奔西跑,四处找寻,毫无踪迹。忽遇翰林院的一位旧识,说李白此人嗜酒如命,恐长安酒肆里方能遇见。

李龟年可像是找到一条线索,别提有多高兴了,便叫翰林院中当差人役,立刻拿了李白为官时的冠、袍、玉、带、象笏,一同多人,走至市中,四处找寻。许多时候,忽听得前街酒楼上,有人高声狂歌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

认识之人道:“这个歌诗的声音,不正是李学士么?”李龟年听罢大喜,连忙下马,同众人入酒肆,大踏步走上楼来。果见李白学士,占着一副临街座头,桌上瓶中,供着一枝儿绣球花,独自对花而酌,已吃得酩酊大醉,手中尚持杯不放,摇头晃脑,不知所云。

李龟年上前,小声道:“李学士,你可让我好找。”李白张眼瞧着李龟年,那是从上瞧到下,从下瞧到上,糊里糊涂的摇着头道:“我又不认识你,找我做甚!”李龟年也便把噪子一提,高声道:“奉圣旨,立宣李学士至沉香亭见驾。”众酒客方知是李学士,又听说有圣旨,都起身站过一旁。李白无禄在身,喝完酒后只能赊帐,店中小二常常对他白眼相加,这回得知他的身份,可吓了一大跳,笑脸满面的侍候在旁。

李白全然不理,且放下手中杯,向李龟年念一句陶渊明的诗来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念罢,便瞑然大睡,神态逗趣,使的旁人哈哈大笑。李龟年还是第一次瞧见有人如此慢待圣旨,再呼不应,只好用那强迫手段,命人将李白簇拥下楼来,即扶掖上玉花骢马,众人左护右持,李龟年策马后随,到得五凤楼前。早有高力士在那候着,宣称皇上和贵妃娘娘等的不奈烦,急赐李学士走马入朝。李龟年急的不行,忙叫把冠带朝服,就马上替他穿着了,衣襟上纽儿也扣不及,一霎时走过了兴庆池,直至沉香亭,才扶下了马,醉极不能朝拜。

杨玉环看他两眼朦胧,醉态可掬,忽想起首次与他相见也是这翻情景,不禁想起旧情,笑的合不拢嘴,不但未有半点责怪之意,反知他不能行礼,索性豁免仪文。命铺氍毹毯子于亭畔,且教少卧一刻,亲往看视,见他口流涎沫,亲以衣袖拭之。

杨国忠和高力士在侧,见李白如此受杨玉环之宠,心甚怏怏,连唐玄宗都有些漠名的吃起醋来,只是在杨玉环面前,从来都不敢发作。

杨国忠道:“此人太过狂妄,应受杖刑,把他打醒。”杨玉环连忙阻止:“乞可,替本宫想想其他法儿。”宫奴牛贵儿道:“奴婢闻冷水沃面,可以解醒。”杨玉环点头,便命内侍取兴庆池中之水,使牛贵儿含而吐之,喷了数次,方将李白的醉梦,惊醒了一小半,渐渐的睁开双目。顾见帝妃上坐,乃离座下拜,俯伏于地奏道:“臣该万死。”

唐玄宗看在杨玉环的面子上,笑说道:“醉后失仪,何足计较!朕召卿至此,特欲借重佳章,一写佳兴,卿且起来,不必多礼。”谁料李白未曾全醒,又要睡去。杨玉环见他两眼朦胧,命左右内侍扶起他来,赐亭前,一面叫御厨,将越国所贡鲜鱼,造三分醒酒汤来。须臾,内侍以金碗盛上羹汤进来。杨玉环见汤气太热,手把牙口,调之良久,赐李白饮之。

杨国忠和高力士对望,更加气恨,唯有唐玄宗,反而尴尬的笑说:“侍朕也未曾有这等福气。”杨玉环哂道:“皇上莫不会跟一个酒先生计较。”唐玄宗道:“如此宠幸,朕也不愿醒来。”说罢笑了笑,以示无碍。

彼时李白吃下,顿觉心神为之清爽,心中甚是激动,即叩头谢恩说道:“李白过贪杯,遂致潦倒不醒,皇上娘娘此时,不罪李白疏狂之态,反加恩眷,李白无任惭感,虽后日肝脑涂地,不足报今日于万一也。”

李白被罢官,一直都与钟神秀往来,谈起朝中无忠臣良士,钟神秀便劝李白若是有朝一日干进,必要把握机会,铺佐杨玉环,此次杨玉环重新招幸,李白乃故意示其诚心,见杨玉环并非传闻中的那么难以相处,只是她身边太多奸臣,没人提点她而已,所以决心全力相助杨玉环。

唐玄宗饬李龟年送过金花笺,磨墨蘸毫,递笔令书。李白忽将墨汁往高力士脚下一洒,脸上含笑。高力士怎料到李白会有此举,躲避不及,双鞋尽黑,不禁大气:“李白,你作甚。”李白向其微一点头:“纯属失手,切勿见怪。”高力士道:“你明明就是有意,反倒……”他未曾说完,已被杨玉环叫停。并命人重新磨墨。

李白忽然提议:“李白有一请求,让高公公相助磨墨,恳请皇上娘娘答应。”高力士脸色发青,连说不从。便要大骂。杨玉环道:“叫你磨墨,又非叫你去死,李学士叫你不肯,本宫叫你又如何?”高力士被杨玉环的眼神吓了一大跳,吓得不行,忙道:“奴才遵命。”将拂尘往臂上一挂,磨起墨来,满脸的不情愿。

李白对着他大笑:“有劳高公公替我磨墨。”高力士嘴里念叨着骂人的话,只是碍于杨玉环,不敢出声。唐玄宗见状大笑道:“李先生真是逗趣。”

墨已磨好,李白不假思索,便提笔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唐玄宗看了,龙颜大喜,对杨玉环道:“爱妃所荐此人果真有才。”杨玉环知道李白是个不畏强权的人,他肯写下这诗,显然在向自己表明心迹,心中甚喜,便命李龟年与梨园子弟,立将此词谱出新声,着李暮吹羌笛,花奴击鼓,贺怀智击方响,郑观音拨琵琶,张野狐吹□篥,黄幡绰按拍板,一齐儿和唱起来,果然好听的很。少顷,乐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