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二次职评_师魂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五回 二次职评(1 / 2)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杨虎平的病情开始逐渐恶化,从此整天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自理,杨世俊和王锦秀的负担就更加沉重了。

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午,因学校召开“庆元旦文艺节目演唱会”,杨世俊顾不上给杨虎平做饭,便从学校的灶房买了四两面条装在饭盒内,又拿了二两馍,给里面夹了一些菜,装在包内给杨虎平带回家去。

杨世俊刚走进家门,看见炕边放着一个便盆。他没有取饭盒,端着便盆赶紧向茅厕(音读si)走去。这一切杨虎平都看在眼里,他激动地喊道:“我世俊不……不嫌脏,是个孝……孝子。”

杨世俊回到家里后,将手洗干净,就给杨虎平端饭。杨虎平端着饭盒一边吃饭一边说:“唉!我现在……不死,要把你们害……害到啥时……时候么?”

杨世俊说:“爷爷,话不能那样讲。我们当晚辈的,侍候你几天也是应该的。”

杨虎平吃完饭后,杨世俊按照常规,又为爷爷洗碗、烧水、管炉子……这一切工作都准备就绪以后,他就坐在炉子旁边开始给学生备课。

一九九二年二月十二日,杨虎平突然昏迷过去了,杨世俊赶紧找来赤脚医生王春明进行抢救。

第二天,是学生开学报到的日子,杨世俊看见杨虎平的病情没有好转,就亲自到学校向教导主任赵建海请了三天假。

虽然经过杨世俊的奋力抢救,但由于杨虎平的病情严重,终因医治无效,于二月十四日二十二时三十六分不幸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自杨虎平得病到去世,经历了三年零四个月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杨世俊为了给杨虎平治病而四处求医,精心护理。然而,他并没有因杨虎平有病而耽误学生的上课,他始终都把给学生上课和给杨虎平治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因此,他所代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直稳居于全级的上游。

从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二年的这段时间内,正是教师学历进修的黄金时间,大部分中学教师都在这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大专学历。而杨世俊参加的《专业合格证书》过关考试,在一九八七年的考试中《教育学》和《平面解析几何》已经顺利通过,但到一九八八年因杨虎平有病就给半途而废了。一九九零年和一九九一年的“卫电函”考试他也未能参加,因此,他一直到现在还是原来的“中师”学历。

王锦秀是个民办教师,按照国家规定,中等师范学校每年要从民办教师中录取一部分学员,毕业后统一招转为公办教师。但她为了服侍杨虎平老人,从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一年放弃了四次考学的机会。

二月十七日,杨世俊叫来乐队,为杨虎平举行了安葬仪式。在追悼会上,杨虎平的侄儿杨生海对大家说:“全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好!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参加我叔父的追悼会,为我叔父送行,在此,我本人表示十分的感谢。”

杨生海向大家连鞠三躬,说道:“我叔父一生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曾经抚养过人家的儿子,供人家孩子念书,为人家孩子娶妻,只盼着将来能老有所靠。谁知道在我叔父年过花甲之时,却被人家赶出了家门。”

说到这里,杨生海泣不成声,乡亲们也跟着流下了辛酸的眼泪。过了一会儿,杨生海擦干了眼泪,接着对大家说:“可是,我叔父不曾给过杨世俊夫妇一分一厘,他们看到我叔父无人照管,就踊跃承担起抚养老人的义务,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杨生海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乡亲们,我叔父得的病叫做‘半身不遂’,前后经历了三年半时间。在这三年半时间内,杨世俊夫妇放弃了自己的前程,他们将我叔父照顾得体贴入微,胜过了亲生。为了酬谢杨世俊夫妇对我叔父的孝敬之心,我要向他们‘搭红’了。”

随后将两条红色的被面子分别搭在杨世俊和王锦秀的肩上。这时候,乡亲们都争先恐后给杨世俊夫妇“搭红”,一会儿,三十多条被面子分别裹在杨世俊和王锦秀的身上。此时的杨世俊夫妇,好像两个巨大的红彩球,放置在杨虎平的灵堂前面。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日晚上,校长徐生武在“全干会”上对大家说:“按照县文教局安排,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行第二次职称评定工作。这次职称评定的原则是搞职称晋升:即无职称的先定为‘员级’职称,‘员级’职称可晋升为‘助理级’职称,‘助理级’职称可晋升为‘中级’职称。晋升的条件是必须学历对应:即晋升中学职称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专业合格证》的教师可以和‘大专’学历同样对待;晋升小学职称要有‘中专’以上及其相应的学历。并且在五年任职年限内的考核结论中至少要有两个‘优秀’。”

停了一会儿徐生武又说:“后面还有一个补充条件:凡是因各种原因在第一次职称评定中没有参加的人员,只要够条件的可以直接申报‘助理级’职务。”

这时候杨世俊想:我第一次参与了职称评定,看来申报“助理级”职务是没有希望了,只能申报“员级”职务。

第二天中午,杨世俊写了一份申报“中学三级”职务的《申请书》,递交给教导干事乔新成,乔新成说:“世俊,你现在还没有‘大专’学历,不能申报‘中学三级’职务。”

杨世俊说:“那咋办?这一次,我总不能再没有职称。”

乔新成说:“像你这种情况咱学校还没有第二例,你去问一下徐校长,让他给你想个办法。”

杨世俊又来到徐生武的办公室,当时在场的还有教导主任赵建海,他刚走进办公室就着急地问:“徐老师,你说我的职称报不上咋办呀!”

徐生武吃了一惊,说:“怎么,你报‘员级’职称还能报不上吗?”

杨世俊说:“报不上么,人家要有‘大专’学历呢!”

“哈哈……”徐生武先是一笑,然后说:“前几年,人家都搞学历进修呢,你懒得怕进修,到现在用上学历了,可你又没有,你说这事能怪谁?”

杨世俊说:“徐老师,前几年,我不是懒得怕进修,是因为我爷爷有病,没有时间呀!”

徐生武说:“好好好,不说了,你管你专心搞教学。只要学生的成绩考好了,职称问题不用你管,我会给你想办法的。”

杨世俊想了一下说:“好,谢谢你,徐老师。这回我再听你说一次。”然后走出徐生武的办公室。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民办教师只要晋升为“中级”职称,就可以直接录用为公办教师。因此,在这次职务晋升过程中,民办教师都互不相让,竞争十分激烈。张银锁的考核结论全部都是“称职”,没有一个是“优秀”的,他想晋升职称,但条件不具备,急得团团转。

十一月十五日吃过午饭,张银锁骑上自行车,从冯原买了一条“红塔山”牌香烟,装在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里面,然后去找徐生武。他将自行车撑在徐生武的办公室门口,从自行车上取下塑料袋夹在腋下,直接向徐生武房子走去。

张银锁看到只有徐生武一个人在办公,就将香烟放在桌子上面说:“徐校长,你这几天搞职称评定工作太辛苦了,我给买了一条香烟把你慰劳一下。”

徐生武头也没抬,说道:“银锁,你有啥事就直说,不要拐弯抹角的。”

张银锁说:“徐校长,能不能晋升‘中级’职称,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你是不是想个办法让我的职称晋升一下。”

徐生武拒绝了张银锁的请求,说:“今年民办教师晋升‘中级’职称,够条件的人都争得火着哩,没办法解决。你的考核结论中没有‘优秀’,条件不具备,是明摆着的事情,谁都没有办法。”

听了徐生武的话,张银锁低下头,灰心丧气地说:“没有办法就算了,咱只不过是尽力而为罢了。”

张银锁尽管是这样说的,可他还是不甘心,他想了一会儿,猛然抬起头对徐生武说:“哎,徐校长,如果后面有机会的话,你可得给我帮忙呀!”

徐生武有点不耐烦了,说:“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咱到后边再说。我这儿还忙着呢,你如果没有其它事的话,就可以走了。”

张银锁见徐生武下了逐客令,说道:“好,我走,我走。”转身就向外面走去。

徐生武看见桌子上面的塑料袋,马上又喊道:“银锁,你给我回来!”

张银锁转过身问道:“徐校长,你有什么事?”

徐生武指着塑料袋说:“把你的东西拿上。”

张银锁说:“那是我给你买的,你就留着用吧。”

徐生武说:“你是一个民办教师,每月只有一百多元钱的工资,那里有钱买这些,快拿回去。”他将塑料袋提起来向张银锁的手里塞。

张银锁无论如何也不接,转过身就向外面走去。

徐生武走到门外,便将塑料袋扔到门外面的地上,又把门关上。

张银锁从地下捡起塑料袋,灰溜溜地推着自行车走了。当时正是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在场的师生们看到张银锁这一举动,无不暗自发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