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俊接过对联一看,上联是“福星高照全家福”,下联是“春水长流遍地春”,横额是“迎春接福”。另外在两张正方形的大红纸上还写了两个特大的“福”字。
杨世俊首先将对联和横额贴好,最后把两个“福”字倒贴在两个门扇上。
杨忠俊的小儿子杨永亮看见了,赶紧跑过来喊道:“大伯,大伯。你怎么把‘福’字贴反了?”
一句话问得全家人都笑了。
杨世俊笑着说:“那么大的‘福’字我怎么会贴反呢?今年就讲究倒贴‘福’字,意思就是现在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幸福已经来到了。”
杨永亮听了,觉得不好意思,头也没回,就向大门外面跑去。
全家人坐了一会儿,贺冬花说:“哥哥,嫂子,你们坐,让我给咱做饭去,吃过饭你们再走。”
王锦秀说:“那好,咱们今天就吃个团圆饭,我也给你帮忙去。”
杨忠俊说:“你们妯娌两个会做饭,你们就做吧!我们弟兄两个不会做饭,就等着吃呢!”
正说着,杨世俊手机的铃声响了。他接通手机问道:“喂,你谁呀!”
电话里面有人说:“杨老师,我会珍。学校里面有人找你,你赶快到学校来一下。”
“好,我马上就到。”杨世俊挂断手机以后,又对家里人说:“算了,我们不吃饭了。学校里有人找我,我得赶紧回去。”
张能线说:“等会儿吃过饭再走,这饭马上就好了。”
“妈,学校里面有人找,我们不能等了。”杨世俊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塞到母亲的手里,然后说,“妈!这一百元钱你拿着过年用吧,我们就走了。”
杨世俊和王锦秀迅速赶到学校。当他们走到房子门口时,看见宋王海在门口站着,旁边撑着一辆摩托车。
宋王海看见杨世俊来了,说道:“杨老师,我想你今天一定在学校呢,谁知道你还没有在。”
杨世俊说:“我母亲今年都八十岁了,我到家里看望了一下。”
宋王海说:“刚才多亏那位老师给你打电话,要不然,我这一回就白跑了。”
正说着,房子门打开了,杨世俊将炉子捅旺,招呼宋王海坐在旁边烤火。宋王海从摩托车上取下“年礼”给杨世俊拿进来。
杨世俊对宋王海说:“哎呀你人来就行了,还拿这些东西干啥呢?回去给你爸你妈带上。”
宋王海说:“给我爸我妈的东西我都买下了,这就是专门给你买的。”他硬是将“年礼”放在桌子上,然后坐在炉子旁边烤火。
王锦秀给宋王海端来糖果,杨世俊一边泡茶一边问:“王海,我最近四、五年都没有见你,你现在干什么?”
宋王海说:“我‘中专’毕业后,又上了五年‘本科’,九六年分配到长江三峡工作。你如果有机会的话,就到我那儿去转一转。”
杨世俊笑着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去。”
宋王海说:“杨老师,在我上学时所经历的老师中间,你讲的课我最爱听。因此,我今天专门到你这儿来转一下,给你拜个早年。”
这时候,王锦秀将饭做好了,她端来两碗面条,给了宋王海一碗说:“来来来,吃一碗面条。”
宋王海说:“师娘,我不吃了,家里人还等我回家呢!”正说着,他从凳子上面起来就要走。
杨世俊拉住宋王海让他坐下来,然后说:“你再忙也得把这碗面条吃了。”
宋王海盛情难却,就只好坐下来吃饭。待吃完那碗面条以后,才骑上摩托车回家去。
在杨世俊的熏陶作用下,杨忠俊和贺冬花对老母亲也非常孝顺,他们常为老人缝衣做饭,每天问寒问暖,陪同老人聊天;杨俊芳也三天两头来看望老人,一家人相处得非常和睦。
五月八日中午,张能线和几个老人在一块聊天时,心里非常高兴,她对老人们说:“我的那些儿女们对我非常孝顺,他们又是给我买吃买穿,又是给我钱花。我从来没有受过一点点罪。”
老人们听了,都非常羡慕。其中一位老人说:“都是你教子有方,把孩子都训练成了。”
张能线将脖子一扭说:“啥教子有方吗。说起来这事还多亏我世俊,要不是我世俊,我家的日子到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谈论开了:“张能线要了一个孩子,扶持了他们一家子。”
“要下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亲孩子还要乖。”
“张能线是个有福人,她现在掉到福窖里啦!”
……
五月二十一日,杨世俊和王锦秀回家看望老母亲时,正好杨俊芳也来了,杨忠俊说:“今年是咱妈的八十岁大寿,咱们一定得重视一点,应该好好地庆贺一下。”
杨世俊说:“办好一点可以,但不能讲排场,造成浪费。”
杨俊芳也说:“咱让咱妈吃好喝好就行了,其它的事一切从简。”
杨世俊说:“这一天大家都来了,我给咱借一部数码相机,咱们照个‘团圆像’你们看怎么样?”
全家人都同意杨世俊的说法,关于给老母亲贺寿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六月二日的早读时间,杨世俊正在办公室做课前试讲工作,手机的铃声又响了起来。他刚接通电话,就听见王锦秀说:“喂,今天是母亲八十岁寿辰的日子,儿子都从县上回来了,你准备啥时间回家?”
当时杨世俊的儿子杨明亮在县上百货公司干临时工。因给奶奶贺寿,他请了一天假,清早起来回家后,就直接到冯原小学去找王锦秀。杨世俊知道儿子回来了,就在电话里面对王锦秀说:“你让杨明亮先拿上礼品回去,一会儿上完课我来接你。”
就这样,杨世俊上完两节数学课以后,骑上摩托车来到冯原照相部,从老同学那里借了一部数码相机,又到冯原小学接到王锦秀,就回家去了。
他们回到家里时,杨俊芳和丈夫刘满屯带着小女儿刘圆圆已经到了,一家人正在围着老人谈笑风生。
刘满囤看见杨世俊他们回来了,笑着说:“客人都来多时了,主人才回来,你迟到了。”
杨世俊也笑着说:“我迟到了,我给大家作检讨。”说完后,他找了一条凳子坐下来。
这时,张能线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的社会就是好,家家吃的都是白面白馍,户户花天酒地,要啥有啥。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
杨俊芳问:“那你说咱现在过的日子比过去地主老财的日子怎么样?”
张能线说:“过去的地主老财虽然粮食多一些,家里存的硬货(银子)比现在人的多。但比起生活水平来,还是现在人的好。”
刘满屯用手指着桌子上面放的彩色电视机说:“过去的地主老财起码没有看过那个玩艺儿。”
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当说到农业机械化时张能线说:“过去人种小麦就得一个月时间,收小麦又得一个月时间,把人累扎咧!你看现在的收割机、播种机样样齐全,收、种庄稼一会儿就结束了。你能说现在的社会不好吗?”
大家都说:“好,好。”
贺冬花说:“就是呢!过去在生产队割麦子,都是圪蹴在地里人工割,一收就是十多天,人腿疼得都站不起来,还得坚持到底。你看现在有多好,收割机到地里边一转,自自然然地就将麦子收回来了。”
杨忠俊说:“从去年开始,国家又把‘农业税’取消了,咱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王锦秀说:“是啊,自古以来‘养儿当兵,种地纳粮’都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国家把农业税给全免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处处为咱农民利益着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咱农民才有好日子过。”
杨俊芳说:“我有两个女儿上学,正赶上现在的‘两免一补’(减免学费、书本费,补助生活费)政策,除了不交学费和书本费以外,每月还发几个零花钱,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极了。”
杨世俊说:“国家现在正在建全公益福利事业,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后还要发放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金,随着‘低保’政策的逐步落实,将来咱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张能线说:“我活了八十年了,没有经过今天这么好的年代,谁能赶上这样的年代,真是享福了。”
一家人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之中。
杨天祥提着寿礼走进来,还没走到家门口就大声喊:“啊呀,你们一家人还说得怪热闹的!”
杨世俊赶紧出来接住礼品。杨天祥走到老人跟前说:“听说你老人家今天过生日,专门给你贺寿来了。”
张能线笑着说:“好,那就好呗!”
杨天祥说:“你老人家现在真正是儿女满堂、福星高照啊!”
张能线将身子一扭,说:“看你说的,这是共产党叫咱享福哩,我还能不享吗?”
杨天祥又别有风趣地说:“老人家,现在人的日子好过了,特别要注意身体。打个比方说:你好像是一个数的首位数字‘1’,银钱就像‘1’字后面的‘0’,你的钱越多,‘0’也就越多;‘0’越多,这个数字也就越大。万一你倒下去了,这个‘1’字没了,银钱再多,这个数字还等于‘0’。”
张能线听了,兴致勃勃地对杨天祥说:“对,我现在还要好好地活着,再活它八十年怕什么?”
杨天祥转过身子又对杨世俊说:“你妈都八十岁了,现在一点儿都不糊涂。”
杨世俊说:“我妈的脑子清着呢,就是到冬季有些哮喘。”
杨天祥看了杨世俊一眼,笑着说:“现在想起咱们在‘政治夜校’的时候,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转眼间就成了五十岁的人了。”
杨世俊说:“都三十年了,这时间过得真快呀!”
初中学生放学了,杨永亮和杨俊芳的大女儿刘盼盼从学校回来。杨天祥站起来说:“你们忙吧!让我走。”
杨世俊说:“你先别走,我今天拿了一部数码相机,等会儿人到齐了,还得让你给我们捏一张‘团圆像’呢,你必须吃过饭再走。”
大约在下午五点左右,杨世俊的女儿杨明侠和杨忠俊的女儿杨永侠也从高中回来了。杨世俊说:“现在光线还好,咱们先照相,再吃饭。”
杨世俊搬来一个方凳,让母亲坐下来,然后在两边放了两条长凳,其他人坐的坐、站的站、蹲的蹲,将张能线围在中间。
杨天祥手里拿着数码相机对大家喊着:“大家注意!哎,哎,高兴一点,看着镜头:一、二、三。”
“喀嚓”,随着数码相机一个清脆的暴光声,把这个充满幸福和欢乐的美好时光永远留给了人间,留给了社会,留给了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