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注:写作既不是制衣,也不是种菜,可以按时产量,本人的态度一向严谨,请读者体谅。此篇虽是在谈武侠,可也同样能评判足球小说,因此示出,以博同鸣之声。本人之文绝不太监,敬请宽心:)
再一次提笔,其实头脑很混乱……
创作(武侠)本该是快乐的事吧,这才是我的初衷。尽管那时的涂鸦很稚嫩,却感到滋味无穷。可现在,有了进步,反而把我压抑苦海,久久不可挣脱呢?
怎能成为一流高手?我以为,一个有天赋更有机缘的人,迫而不磨其志,夸而不熏其心,训而不杀其思,授而不逆其性……环境遭遇,缺一便不可成就,而难就难在四点相互近似矛盾。世上几多刻苦之人?而其中又有几多功成名就之人?千中挑一,万中挑一,或是更甚。非勤之不足,实在机缘欠缺,无可奈何~~常常是执一而落三,做好二点已不容易,做好三点更是稀少,若能完满持平四点者,勤之所致?幸之所致?会当凌绝顶,脚下不是泥土,而是无数敌友们叠堆成的肩膀,拱托而上。
天生我才必有用,然则天生我才未必能用。能将天赋发挥出来,何其幸福?可世界上(尤其中国)有多少幸福之人?是以,理论来讲,人人皆可成才;现实来讲,便是凤毛麟角,稀落极了。对于武侠,我根本没想过放弃,虽然停笔了一段时间,可脑海一直绕着念头,零碎逐字的拼凑出来。
首先,是感于《蜘蛛侠》。
沧月说:只要中国人不灭,我相信武侠不死……我觉得不对。武侠,是一种精神,而中国人将之称为“武侠”,如此而已。这种精神,在外国也有的,比如美国电影《蜘蛛侠》――正确的翻译是《蜘蛛人》(spider。中国人将man译成侠,是因为这一误译更好体现了电影神韵,也说明了侠之精神决非限于中国。
除了《蜘蛛侠》,还有《福尔摩斯》、《佐罗》、《宫本武藏》、《教父》、《蝙蝠侠》……我随手就能例举一串,并且,这些作品,还和中国武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龙就坦认,曾受了吉川英治的巨大影响。而沧月,她所指的“武侠”,显然不是那种精神,仅是笔墨技法罢了。
她的话谬了,正确的说法,简洁、有力,那就是:人不灭,侠不死!
我看了《蜘蛛侠2》,持鼠标随意拖了一下播放器,看到了一小段,就立刻被吸引了,专心看完全部。这一段是:彼得上大学迟到,赶不上教授的讲课,却碰到了下课时的教授。教授痛心批评了彼得,说他总是心不在焉,令他失望极了,彼得则是一副失落的神情。
不错,这个“聪明却懒散的家伙”总是心不在焉,因为他的精力,本就没法投入正常人群的生活中。他会为了救小孩躲车祸,耽了送比萨饼的时间,被老板炒了鱿鱼,也因为类似的原因,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心爱的女子逐渐远离了他……他总是很忙很忙,却没有人理解过他。这部电影有种奇异的吸引力,逼着我非要看完不可。
我曾说,将武侠切入现实。这话也谬了,武侠本就源于现实,若是切入,倒显得它本来远离现实。所谓武侠,应是升华现实,但这既不能是整容手术,也不该注重于突破体能极限。所以,太俊美的五官肢体应少取,太玄妙的武功描写,更是陈烂迂腐,快快倾囊弃之,莫再一顾。所谓升华,我说是站立现实的基础上做一份狂傲幻想,但绝对需要扎实厚固的现实基础,并在狂幻中还是为了反映现实。亦可说,所谓武侠,是以夸张极致的手法,反映现实。浮在海水上的冰山,无论体积多大,必有90%尚潜水中。我不知10%和90%的比例,是否恰好是幻想和现实的比例,可这道理想必错不了。观今之武侠名家,无穷尽地夸大幻想部分,背驰现实,升华岐了路,放弃突飞猛进的科学文明成果于不顾,仍然持续着古人一些错误的思维,尚要自谓武侠之新,何其无知,何其可笑?
《蜘蛛侠》虽然存在着不实际的智能机械和蜘蛛网,可除此之外,所有一切,全是实扎实打的现实描绘。如报社老板,漠视彼得所摄的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照片,宁愿采用一些低级趣味的图片吸引人们眼球;知名学者,高傲自负,不容许彼得及其他人提出的质疑,任意放纵自己的想法,结果酿造大祸。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事实,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作者创作这故事时,在对这些悲哀表示无奈时,仍是努力想要唤醒人们的善良纯真。比如其中一些对白:“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智慧应该是用来为人类造福的天赋,而不是特权”、“有时为了正义,我们不得不妥协,放弃我们最想要的东西,甚至是我们的梦想。”乃至彼得教导小孩,要勤锻炼,多休息,多吃蔬菜之类的生活小事,影片无处不在的运用主人公表现善良本性,试图给人们带来感动,这便是侠之本质,简单的很。
中国人自称武侠专有,自称有金庸古龙,在世界上谁愿理会?纵不提世上不尽的文学大豪,便是同样写武侠的日本人吉川英治,只怕便比之二老有过之无不及,至少他专心于武士精神,而二老却更多地专心于商业……有句成语叫做“夜郎自大”,难道人多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封锁外界,自得一份怡然么?
影片结尾却处理不好了,彼得终于得到了珍的爱情,这很圆满,所以不真实。如果一定要说真实,也是一种买2元彩票中头等大奖的理论真实。因为,社会一向不公平,没理由你做个好人就拥有美好人生。结尾,仅是一个梦,一个仅慰心理的美梦。我倒宁愿不做梦,让大家都看清人生真实的一面。既然社会大众都自诩成熟,自觉很能承受人生痛苦,为什么要像哄小孩子似的被哄骗着呢?
影评之于电影,如同素描之于实物,偏差难免。此刻,我也不写影评,因为主题是武侠,在此推荐各位,细品《蜘蛛侠》,尤其是第二部。
然后,是不逞汉字之所长。
汉字高明、深奥,自成一家,独步世界。它的产生,本身就是一项伟大艺术成就。丰富烁斓的历史长河,各代文坛俊杰,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比之雨果、但丁等海外大豪,岂落下风?而论文字之美,较之但丁一家独秀的《神曲》开拓意大利文,中国的开拓者可谓数之不尽,五千年的洗练,已无法用几个代表人物能概括尽了。直到现代金庸小说的出现,更是集中华文字俊雅之大成,将汉字的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唯,金庸文字,终属撷集之力,而非独创之功。文贼二字,或嫌不雅,却是没错。挖根见底,武侠,文字,二者有何关联?我说,没有。文字之于武侠,不,应说文字之于整个文学,只是一个借取表达的工具,等同纸笔,为文学之产生各献其能。金庸之前的武侠文字,除了刀剑拳掌出现频率较多,和一般的文学小说没甚区别。金庸之后,却引出了一大批文笔斑斓的写手来。语言太过神奇,便是虚假,非但不能将武侠诠释更佳,反而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将武侠小说引上曲歧,乃至变态的地步。
有人说当今武侠写手的文字功底,要超出金庸以外的昔年武侠作家,比如卧龙生、诸葛青云等等,但对于“武侠小说”这么一个多元化因素混合的艺术创作,仅仅盯着一处“文字功底”大谈高低,明显是狭隘了。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开辟了文坛新气象。李白、杜甫、李商隐、苏轼、鲁迅、林语堂……太多太多的名家,以朴实独到的见解,名垂青史。及当代的余华、李国文等前辈,也都是返璞归真的大师。功夫在字外,无需再论。浮藻文风的出现,也不是近几年的事,古往今来,向是大量存在并活跃着。不过近几年的尚在人们视线,经岁月洗涤后,必和以往一样灰飞烟灭。
现在的武侠,发展越来越热闹,布遍各种媒体。但不值欣慰,纯属商业,不是水平突破。我已被n个成熟人士嘲讽,思想幼稚云云,不懂大势趋向……但想如今的武侠界,成熟人士放目满是,偶尔也该出现一个差劲低能的角色,来调和一下界内平衡吧?
自从金庸试将诗词运用搬入武侠,获得成功关注之后,其势霸道,喧宾夺主,将“武侠小说”变成了“小说武侠”,迷惑了当今大批量的武侠写手,或者说是迷惑了大众阅读武侠的口味。武侠不知不觉中有了以下的定义:侠义精神可以不顾,武功招式可以不真,古代诗词散文却必须掌握!你不明白其中意境无妨,重要的是记住字句,实在背不全也没关系,届时再取出参照。情节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没关系,情趣低俗浅薄下三流兼吹牛皮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表面看来要迭起宕下。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老实说,也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另加技巧,转移焦点,让读者有个思想落脚的地方,那也就可以了。好比一个技艺平庸的伎女,只要以闪烁霓虹猛照其身,以巨声音响狂托其氛,那便是媚影,那便是娇艳!文字中没有霓虹,没有音响,却有一下子看起来艳丽、震憾的文字,我将之称为“虚字”。武侠的商业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虚字描写上,也就是逞汉字之所长。注意,是逞,不是正常宣扬。
以晴空的《天刀传奇》为例,全篇意淫式描写主人公江听潮的武功智谋,那种无知自大的写作态度,已是武侠写手们的通病、老病了,也是武侠不入正统文学的主要原因。随例几处:
――一声长啸,如神龙暴怒,震得群山呼应!大地在啸声中微微颤抖起来;剑势若苍龙咆哮,轰轰作响,威势赫赫;一刀斩下,大有惊神斩鬼之威!这一剑所及,正正迎上刀气,劲力交加之下,忽然传出一声大震!江听潮倏然变招,架开剑势,一股微白的刀气,快若流星,朝青衣人咽喉劈到!“轰!”又是一声闷响;刀气纯粹发自手上,变幻莫测,防范起来加倍困难。而且圆转如意、远近无不笼罩,刀势如雷霆震怒,是以有天刀之说……
完全不懂武术,不付责任的随心乱写,写一次一个样,写三次三个样,写十次就十个样。武功描写成了咬文嚼字,也就是所谓武侠之新。写智谋,亦是毫无实质,烂吹恶捧,最无法容忍的莫过这一句:“主公昔日强练武功,身患恶疾,原本不久于人世。可他英雄一世,又怎肯效愚夫愚妇,死于床榻之间?他此番出走,就……就……再无可能回来了。”依我之见,此句原要效学杨过――黄蓉和朱子柳对望了一眼,两人均是同样心思:“倘若小龙女真的死在下面,杨过定要跃下洞去,须得及时拉住了他。”杨过向黄蓉和朱子柳望了一眼,心道:“我若要寻死,自会悄悄的自求了断,难道会在这儿跟你们拉拉扯扯,效那愚夫愚妇所为么?”
盲目效颦,只观外皮。一个自然而发,一个自恋做作,因为武侠可以超越现实,就变成了这副模样,傻愣地自充英雄,虚字如瀑布般的倾泻不断。我在此只拍晴空一人,只因最近也就看完一篇,而“傻愣称雄,虚字如瀑”八字,也就基本敲定了当今新热的武侠小说,首当其冲便是《英雄志》、《昆仑》。孙晓、凤歌,态度不可谓不诚,用心不可谓不专,唯是眼光心胸,毕竟未入一流境界,充其量仅是做足皮表功夫。相比之下,步非烟那自甘堕落的“创作”(其实是抄袭)谋利,更令我失望透顶,喜欢云云,只好收回。除了向人证明她会写字,我看不出她还剩什么。
有道是“仓颉造字,而鬼夜哭”。汉字本之璀璨华美,在现实中,却一向是迷惑、欺诈、虚伪的传播工具,毒害之深,渗入骨髓。武侠不幸,亦被扭曲的不成模样。
第三,禁止意淫。
武侠小说拥有大量读者,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创造英雄,供人膜拜。这在其他小说中,至少是不易发挥的。但是,说英雄,谁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记得某名人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应看他得到多少,而该看他付出多少。英雄是悲壮的,他们总是付出,极少甚至根本得不到回报,凭的是一身凛然正气,视钱财如粪土,视性命为等闲……
大致描绘了一下,突然感到苦哀。原来,这样的人物,对于当今武侠小说的要求而言,显得俗套、古板、墨守成规……现在读者的阅读口味,需要新鲜,需要亮点,想要将武侠推广,必须迎合大众口味!什么庸俗浅薄,什么滥情低贱,只需能换成了那一打打钞票,便可英明果断地做了,这叫顺应潮流,这叫成熟懂事,这才是现实的生活之道。于是,当陈青眉慨声说道,我们的杂志销量猛增,都是我们的心血集成,实扎实打做出来的成绩……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木剑客走了,小似也走了,我也早不看《武侠版》了,偶然一次在书店看到了新刊,才明白他们对武侠的糟蹋,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后烂推前烂,一烂胜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