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夜暮时分,刘綎便率领三千将士,悄然越过楠木岭,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牛网屯。
牛网屯是娄山关南麓西侧,一个非常隐蔽的山谷。播州杨氏数百年来在此屯兵积粮,因此得名。刘綎率领三千将士越过楠木岭,忽然看见下面山谷之中有数十座营寨,不用人指点,他也知道这就是牛网屯了。又见山谷之中那数十座营寨,很少有烟火升腾,便又想到牛网屯定是播州杨氏囤积粮草之处,不免大喜过望,随即吩咐众将士,悄然隐伏于半山腰,暗暗准备引火之物,待到午夜时分,听命冲下山谷,见着营寨,只管放火。至时,何虑娄山关不破。
牛网屯既然是播州杨氏固守娄山关的粮草重地,杨应龙岂又不知道于要紧处,部署重兵,小心防守。而刘綎如此轻易便率领三千将士,越过楠木岭到达牛网屯,如果不是天意要灭播州杨氏,他又岂能如是机缘巧合,得天助而建立盖世奇功,成就一世英名。
你道刘綎,自从率领平播北路大军出綦江以来,一路夺关斩将,势如破竹,无阻无碍,而到达娄山关以后,却为天险娄山关所阻,数日来苦无破关良策,焦虑不已,正一筹莫展之际,何以突然心血来潮,至红花园西侧无名山岗梁子上,听得那一曲歌谣之后,便茅塞顿开,有了破关之策?
原来,那一日刘綎在红花园西侧无名山岗梁子上,听得那人所唱歌谣内容,原也没有很在意,想到无非是山里人劳动时感到累了,唱唱歌消除疲劳罢了。但是,后来见那萧声和歌声不断,就那样反反复复,他这才突然想到,这歌谣早也不唱,晚也不唱,偏偏就在这时候唱起来了,并且唱个不停,就象专为唱给他听一样,他这才不能不用心去想那歌谣内容。
而乍看起来,那歌谣内容也无甚深奥之处,似乎简单得很,无非就是倾诉砍伐楠木运送京城的艰难罢了。但是,细细一想,那歌谣内容却很丰富,既可以让人因此想到深山道路之艰险,山里人生活之艰难不易,也可以因此想到官家苛捐之繁重,逼迫之无情等等。刘綎如此一想,自然就想到这大山看去无边无际,深不可测,但是,既然山里人可砍伐楠木运送京城,那么必然也另有道路可越过娄山关。而那歌谣从娄山关西侧的大山中传过来,他便想,那里会不会真有一个地方叫楠木岭呢。如果真有一个地方叫楠木岭,那么,只要找到楠木岭,就不用愁没有道路可到达娄山关后了,也再不用愁破不了娄山关。
刘綎如此一想之后,便打定主意,亲自率领数千精兵,取道娄山关西侧,寻找楠木岭,偷越娄山关,前后夹击,天险娄山关不愁不破。这无疑就是他的破关之计。
刘綎仅凭一首民间歌谣内容,就做出如此重大决定,这破关之计确也太过于冒险了。但是,自古以来,两军对垒,主帅凭感觉冒险取胜之事,确也数不胜数,这也难怪他要如此冒险。而后来之事,果然也如他所料,没有丝毫差错。这一切都是天意,其成败得失,岂是人人都可料及。
说话间,也已到了午夜十分。但见刘綎一声令下,隐伏于牛网屯半山腰,蓄势以待的三千将士,便有如离弦之箭,个个奋勇,高举引火之物,有如旋风,一齐扑向山谷之中。正是月黑好藏身,风高好放火,无需多时,牛网屯十数里山谷,数十座营寨,便成为一片火海。
牛网屯播州守军,不知道敌军从何而来,如此勇猛,不可阻挡,疑为天降神兵,一片混乱,那里还能抵抗半点,呼拉拉发一声喊,便往遵义板桥,溃退下去。刘綎也不追赶,率领三千将士,迅速往北面娄山关扑过去。
刘綎所率北路平播数万兵马,早已按照刘綎吩咐,于是日天明之前,便集结于娄山关北麓,蓄势攻关。午夜时分,中军统兵副将见娄山关南面火光冲天,心知刘綎迂回奔袭也已成功得手,无需迟疑,立即号令三军,从北面猛烈发起攻击。顿时,娄山关关前关后,喊杀声此起彼伏,隆烟滚滚,火光冲天。播州兵马,首尾不能相顾,阵营立时大乱,众士兵一个个抱头鼠窜,不知东西,顷刻间便溃不成军。播州守将杨朝栋虽然骁勇,无人可敌,但是,腹背受敌,不明虚实,也无可奈何。他连斩数名兵丁,也遏制不住溃退的兵马,眼见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便带上亲兵随从,奋力向南杀开一条血路,弃关而走。
刘綎北路平播大军,眼见播州守军已无斗志,弃关而走,遂一鼓作气,冲上娄山关。从此,天险娄山关便为刘綎占领。之后,他分兵数千,留守娄山关,汇集其余兵马,一路直下,直逼海龙屯。
刘綎一举大破天险娄山关,从北面打开缺口。杨应龙失去北面屏障,军心动摇,几度试图反扑,皆不遂意,一再兵败以后,不得不将播州兵马,收缩到海龙屯负隅顽抗。此后不久,平播八路兵马,便齐集海龙屯下,一举捣毁杨应龙巢穴。杨应龙兵败自缢身亡,从此,结束了播州杨氏,统治黔北八百年历史。
大明王朝集结八路兵马平播,大获全胜,一举颠覆播州杨氏,无疑,刘綎当为首功。但是,战后总督李化龙向朝廷奏本,为他请功,却万万没有想到,朝廷言官却旧话重提,向神宗皇帝指控,说他曾经向李化龙行贿云云,并且同时指控李化龙,一再为他说话不无缘故,有偏袒之嫌。
朝廷言官指控刘綎诸多情事,李化龙却闭口不说一言。神宗皇帝大怒,非但没有给刘綎记功,反而削去他所有功名爵位,贬为庶民,永不录用。可叹一代名将,为朱明王朝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功勋无数,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而他自己于娄山关大战之前所写那一首诗文,也没有想到会一语成乩,他真的得去做西川一钓翁了。
总督李化龙于朝廷言官指控刘綎贿赂一事,始终闭口不言,世人多有看法。但是,刘綎自己倒是还看得开,至死也无一语中伤他。遗憾的是,他自己于楠木岭许下的那一番愿心,却无能力去了结了。于是,他不得不将在娄山关得高人指点,方得以大破天险,前前后后所有诸事,细致记叙下来,要求后代子孙,无论为官为民,但凡有能为者,必代其至楠木岭了此心愿云云。
谁知刘綎一百年前于楠木岭许下的这番愿心,直到一百余年以后,他的嫡系子孙刘达一做了钦差大臣,到达桐梓县平息民变,才终于有机会到楠木岭为他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