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七品县令(5)_楠 木 谣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七品县令(5)(1 / 1)

5

令狐县令是进士出身,于词曲音律奥妙,自然也还懂得。他听得一会,便也感慨不已,谓一众随行衙役说道:“嚣尘市井,何如山野适心随意。似此上品词曲,也只有在这山野之中,才可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情意深远。”

令狐县令感慨至深,以至于那歌早已唱罢,他还如醉如痴,愣在那里,半天醒悟不过来。小道童笑笑说道:“差官大人,可否听着迷了?”

小道童如此说后,令狐县令方才醒悟过来,说道:“小道士,青龙观道长早晚要回来,本县无非多等上一些时候罢了,这就不用说了。但是,那吹箫之人,小道士可否知道他的底细?”

小道童说道:“苏秀才与道长情同手足,常到道观中来。他的底细,倒是也知道一些。”

令狐县令说道:“这样就好了。小道士可否愿意给我等说说这个苏秀才?”

小道童倒是很爽快,说道:“一众差官大人如果愿意听苏秀才的故事,这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说到苏秀才,这又得有一番话好说了。”

令狐县令说道:“不打紧。我等现在也没有什么要紧事情,小道士只管慢慢说道,我等正好借此捱捱时日。”

楠木岭山谷,自一线天谷口至楠木岭谷底,这十数余里内有四个寨堡。谷口赵家湾,又名赵家寨,是楠木岭赵氏家族聚居的寨子。谷底以楠木岭为分水界,西南面那个寨堡名张家寨,是楠木岭张氏家族聚居的寨子,东南面那个寨堡名何家寨,是楠木岭何氏家族聚居的寨子。山谷居中那一个寨堡名苏家寨,是楠木岭苏氏家族聚居的寨子。楠木岭张、何、苏、赵四大家族,并非本地土著氏族,而是移民氏族。四大家族移居楠木岭山谷,或早或迟,尽皆在三百年以上了。

四大家族分别聚居的四大村寨,各以屯军模式建筑,各守疆界,互不侵犯。各氏族中男女丁壮,皆喜习武强身,但是,数百年来却相安无事,从未发生氏族械斗,而且互通婚姻,往来友好。赵氏家族与张氏家族有一段婚姻佳话——张氏家族祖上曾经是旧城坡桐梓邑土司,人称张长官。张长官知道赵氏家族祖上有学问,遂延请至土司官衙做塾师。那时候,赵氏祖上有一子,正当少年,便随父就读于张长官官衙。张长官见其聪明好学,遂将其选为乘龙快婿,择下良辰吉日,将爱女下嫁赵家为媳。这故事数百年来一直在楠木岭传说,并且久说不衰,百听不厌。无疑,这故事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故事本身,是楠木岭各氏族之间,世代友好的象征。

楠木岭各氏族之间,不仅友好相处,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数百年来,各氏族都出了不少杰出人物。近数十年间,最为突出的人物有何氏家族的何大老爷,以及苏氏家族的苏秀才。何大老爷暂且不言,单说苏秀才。

苏秀才,名张一,字恭羡。康熙二一年入学,文章甲县。楠木岭苏氏家族系名门后裔,乃赵宋王朝大学士苏东坡嫡传子孙。苏秀才有乃祖风范,风华正茂,不仅楠木岭众人夸奖,而且县学里一众儒生,也无不称道其前途无量。

楠木岭苏氏一脉,为何不于成都乐山,凭着祖宗荫佑,享用富贵荣华,却到这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生息,众说不一。一般认为,苏东坡数十年在官场之中,漂浮不定,深知官场险恶,高处不胜寒,历代不少忠良,避祸不及,最终不免殃及满门。他于此等事情看得多了,便学晋人陶渊明,寻一处世外桃源,让子孙远离闹市,以避家门突然遭遇不测之祸。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倒是不必去认真,但是,这种说法还不算勉强,倒是比较符合苏东坡的心性,而且楠木岭苏氏族人,数百年来,却也深居简出,不事张扬,只要求子孙读书上进,却不要求子孙做官显达。

月庐是楠木岭苏氏族人的祠堂,也是苏氏族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月庐建在楠木岭山谷中央一个小山颠上,紧挨着苏家寨。从山脚往上看,并不觉得月庐有何特别,但是,去到山顶上就不同了。这个山顶很平坦,是天生成的营盘,月庐建在西侧,由十数间房屋构成一个三合院。月庐往前数百步,迎面建有一个亭子,叫作月亭。月庐一侧,另外有十数间房屋,是专供塾师寝食,家族弟子住学的地方。但凡楠木岭苏氏家族的子弟,到了学龄,都得到月庐识字读书,一应费用,全由祠产支出。族中优秀弟子,还可在月庐住学,由塾师先生特别教导,所有供给,也由祠堂公产支出。

由此看来,楠木岭苏氏家族,虽然隐于深山峡谷,不问世事,不去官场中角逐名利,但是为了氏族的长久昌盛,还是没有忘记教导族中子弟,识文断字。家族中还有一个规定,但凡族人子弟,在试场搏取功名之后,都得退隐,只在月庐教导族中子弟,为家族做事,不得去追逐高官利禄。也正是因为楠木岭苏氏家族有这规定,苏秀才在县学高居甲首之后,便也不得不回到楠木岭,安心于月庐治学。

月庐后续楠木岭,前望一线天,左眺仙人山万峰耸峙,祥云焕彩,右目鼎山城群山拱首,紫气氤氲,数百年来与一线天,青龙观,共同誉为楠木岭三景。月庐虽然不是庙宇,却也如同青龙观一样,是清静圣洁之地,不是闲杂人等可以随便上去的地方。即使苏氏族人,非大事轻易也不能到月庐议决,平常就更是不能随便在月庐出入了。不过,青龙观道长却是例外,他是月庐的常客。

青龙观道长,姓郭名诚玄,道号悟一,时人称悟一真人。郭真人也已年届百岁,鹤发童颜,面目朗朗,行动自如,矫健硬实却不亚于轻壮,他与苏秀才过从甚密,是友谊甚笃的忘年交。苏秀才却正当轻壮,未过而立,与郭真人年岁相去太远。但是,两人平日里如无甚要紧事,或青龙观,或月庐,或坐而论道,指点江山,或琴瑟相伴,歌咏相和,形影不离,甚是亲密。

苏秀才学识出自于儒学,自然以儒学为重,但是,他与郭真人来往多了,受郭真人影响,耳濡目染,却也以为道家思想,论世间万事万物之消长得失,过去未来,远比儒家思想深刻,而且易于领会。如此一来,他也差不多算得上半个道家的真人了。

据传言,郭真人左手掌心有一颗鲜红方正肉印,甚是奇诡,若是有人向他讨要符咒去祛鬼震邪,他便将掌心肉印,盖得数张朱砂符纸,予人将去紧要处张贴,那鬼祟从此远远避之,不敢轻易来犯。更闻,只要张贴了郭真人肉印盖下的朱砂符咒,到了夜半人静时,可隐隐听得有雷声轰鸣,让人心里踏实,不畏鬼祟。只是郭真人轻易也不肯予人以掌心肉印盖下的朱砂符咒,更不用说能看到他左手掌心的这颗肉印了。但是,苏秀才却也例外,每每乡亲有事,难得见到郭真人,不容易求到肉印朱符,便直接找到苏秀才门下求告。苏秀才总是免不了要为一众乡亲,去向郭真人讨上一些肉印朱砂符咒,予乡亲解除忧愁。而至于他有否看到过郭真人左手掌心的肉印,别人不便问他,他也闭口不言。

郭真人与苏秀才两人,有这交情,这一日,他去仙人山归来,便又顺路去了月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