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楼抬起头来,定定地看了他一眼,突然把手里的报纸抡起来砸到他头上,阿诚急忙闪开,问:“我怎么了?”
明楼说:“那时候听到这个消息,你说你不信,我以为你明白了,结果你根本不明白,一着急起来就胡乱推翻自己的判断。现在怎么又信了?”
阿诚讷讷的说:“我是觉得,以张学良的行事性格,不大可能加入我们组织,所以不信。可现在……”
大哥冷笑一下,说:“姑且不论他的行事性格,以张学良的身份,想要入党,他会在电报里申请么?党调处怎么能截获他的电报?因为党调处在监听他。张学良会不知道?他这封电报不过是在向蒋介石示威。”
阿诚点了点头,说:“但是不论他入不入党,此事还是大有关系。如果老蒋人头落地……”
明楼叹口气,接下去说:“卖国资敌的千古骂名就落到了共产党的头上。”
两人停了一会,明楼又说:“骂名也不过是虚的。贺衷寒代表着南京政府,他态度强硬,决不妥协的样子,不过是想等着坐上老蒋的位子。可是,以他的能力威望,各方势力分裂就是眼前的事情。到时候啊……”他摸着嗡嗡作响的头,仰靠在沙发上。
阿诚看了他许久,把他手里的报纸抽出来,说:“别操心了,操心也没有用。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人在努力。”
明楼干脆闭上眼睛,没头没脑来了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乱讲。”阿诚一边轻轻地反驳他,一边把报纸叠起来,想放到书桌上。
“扔了吧。”明楼说,“你说的对,操心也没用。”
第十一章
又过了几天,法国的华侨圈子里各种消息满天飞。
中兴会那些广州人十分肯定的说,老蒋已经死了,阎锡山的晋绥军已经兵临潼关,讨伐张逆。
而沪浙会的人则说,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一抓到老蒋,几派人马就开始主战、主和,内讧四起,剑拔弩张。南京王师一路西进,摧枯拉朽。张学良已经肉袒面缚,跪送蒋委员长回南京。
还有燕京同学会的说法,福建商会的说法,中国劳工公会的说法,加上各路旅法中国人办的中文报纸。各种消息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但是基本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已经打起来了。不管是阎锡山打张杨,还是张扬互相打,还是何应钦挥师西进,总之,就是打起来了。内战,打起来了。
大姐很淡定地发了几份电报来,告知家里一切安好,生意顺利。只是提到,要把一些生意转去香港安置。
这几天,明堂大哥夫妻俩,正来巴黎旅行。
夫妻俩在船上清清静静待了二十几天。邮轮快进马赛港的时候,上驳船的搬运工人,大多是华人,很有经济头脑地把各路的中文小报带上船去卖。于是明堂夫妇快下船的时候,听说了西安事变的事情。
明堂大惊,兵荒马乱下了船,差点连行李都忘了。
来接站的是阿诚,车子里还有一大堆从上海公司追来的电报。阿诚已经按时间给他排好了顺序。
明堂一份份打开来看,先是几个董事在那边哭嚎明家银行的西安分行音讯不通。然后是几个老董事在表忠心,说那里的经理和员工都是他们家子侄,必然会赤胆忠心保护金库。
明家银行是从票号钱庄转型成的银行,制度是新派的,老董事们却很有点大掌柜的江湖气。有一个祖孙三代都在明家的老掌柜,说要派自己的儿子去西安打探消息,必要时候,以身报效明家也在所不辞。
明堂气得吐血,让阿诚把车开到邮局去,马上要发电报。
阿诚安慰说电报大哥都看过了,大姐在明家银行的董事局里坐镇,已经把所有董事都摁住了。那个打算让儿子以身报效的老董事,也就是一时的情怀激荡,大姐劝了他几句,马上就同意不要去冒险了。
明堂心里安定点,再往下看。却是他父亲的电报,要他不要急着回上海。用词很普通,只是说你回来也没啥用,不如好好玩玩,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孙子孙女外孙子什么的,以后说不定也要来逛逛。
明堂看得冷汗直流,他自然明白这话内里的意思,其实是,万一真的全国打起仗来,让明堂干脆在法国安顿起来,大家都得往外逃。
“真到了这种地步了么?这个国家。”明堂面色惨然地把电报给老婆看。
大嫂看了一眼电报,沉吟了许久,突然说:“啊呀,明堂,那我们去蒙田大道逛一逛么?我去买个卡地亚的新头面你说好不好。”
明堂的一腔忧国忧民,被他老婆一搅,又差点吐血。想要大声呵斥,又不敢,脸涨得通红,看着老婆说不出话来。
阿诚在驾驶座上听他们夫妻的对话,差点笑出声来,连忙忍着。
大嫂又说:“愁有什么用?没准明天就好了呢。那些拿枪的大老粗,也跟小孩似的,今天和你好,明天和他打。你在这里头发都愁掉了也没个用处。好好逛逛,逛逛不好么?”
明堂长叹一声。
阿诚看看后视镜,说:“大嫂说的有道理。明堂大哥,我们先去家里吧,大哥等着给二位接风呢。”
明楼这两天在批改学生的论文,已经有七八份论文被他批得打回娘胎再生一遍了。
还有一篇报纸的约稿,明楼对德国欣欣向荣的经济形势大加挞伐,论言,再这么搞下去,不是德国全境崩溃,就是拉着欧洲经济体一起死。
报纸的编辑拿着手杖坐在他们家客厅里,让明楼把用词遣句修改一下。他说他很赞赏明楼的独特眼光,但是这么暴戾的行文风格实在不像明楼日常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