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尊造像盝顶银函内放置银包角檀香木函,函顶、函身均包裹银雕花包角,以平雕加彩绘手法雕满各种花卉。上系银锁、钥匙一副。银包角檀香木函内为嵌宝石水晶椁子。椁盖上镶嵌黄、蓝宝石各一枚,体积硕大,眩耀夺目。
第四枚佛祖舍利
5月10日23点,第四枚佛指舍利很快在阿育王塔中发现了。阿育王塔,全称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由塔刹、塔盖、塔身、塔座四部分组成。铜铸塔刹,葫芦状,安置于盖心。塔盖为九层棱台,由上而下逐渐变大,每边刻一圈如意云头二方连续图案。塔身为四面,四角有立柱。每面中心设门,门上有四排乳钉,各24枚,门设司前,有锁。
每个门扇上各有一尊菩萨。塔座为须弥座,座的台缘均刻流云纹。塔内放着一座宝刹单檐铜塔。铜塔为模铸成型,平面呈方形,分作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为须弥座,其外有三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正中有弧形踏步。塔身单层,四面各开一门,正面门外左、右各列一力士,门两侧为直棂窗,门额以上铺作人字形斗拱。顶为单层四角攒尖形,每面铸出瓦垅,角垅起翘。塔刹高耸,刹底为须弥座,其上6个相轮由下往上依次渐小,
相轮以上有宝盖、圆光、仰月及宝珠,气象十分庄严。塔内盛放银棺一枚。棺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錾出两只迦陵频伽神鸟。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壸门。
当这口银棺的棺盖被启开后,又一枚佛指舍利出现了,于是被命名为“特级四号”。以上四枚舍利的外观都符合《志文碑》和其他一些典籍的记载,但不同的是,第三枚(即置于地宫后室秘龛中的一枚)颜色略黄,表面有一些粒状的骨质分泌物,而其他三枚则很像白玉。
又根据盛置第三枚舍利的铁函内一重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上的錾文:“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佛真身宝函”,确定这一枚是真身灵骨,而另外三枚则属于影骨。“影骨”之称,已见于《志文碑》,是佛家为了保护真身和供人供养而特制的影射之骨。既为影射之物,
诚如赵朴初居士所谓:“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同灵骨的作用是同样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真身是世界上现存惟一的佛教圣物,法门寺将因此成为世界佛教朝拜的圣地。“
肖戟飏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堆时候我们都是听的津津有味啊~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是哈,
然后就听见一直没说话的刀疤吴问道:“可是我还听说了一种舍利叫佛血舍利那是什么东西啊?他们有啥不一样的?”
肖戟飏沉思了一会说道:“既然你都问了那我就顺便说说吧!这所谓佛血舍利在1988年11月14日,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北塔天宫出土了一大批佛家宝藏。清理中,发现两颗佛祖舍利,一颗乳白色的为骨舍利,另一颗红褐色的为肉身舍利。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世界佛教界。天下大德高僧、专家学者不远千里万里,从四面八方云集朝阳,争先恐后一睹稀世宝物的神秘面容。
朝阳北塔在修缮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这些文物多是国家级文物,更有甚者是世界级文物。
发现佛祖舍利的北塔天宫位于第十二层塔檐中部,由门道、甬道、宫室组成。宫室内放置的方型石函,用六块石板筑成,即四面和上下各一块石板。由于不断地经受地震、雷击、火灾甚至战争,天宫盖板已裂成两截。宫内外所有木质、丝棉、纸张等可燃物品都已化为灰烬,余下的物品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
考古人员经过细细观察,发现在只有1.2平方米的天宫石函里面,众多的佛教文物放置井然有序。这些文物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摆放。前部中轴线上,从前往后立有鎏金银塔和藏经塔。二塔两侧放置银菩提树、有柄石香炉、玻璃瓶、瓷瓶、盛有供物的瓷碟、铜碟、银碟以及珠宝玉器等各类供佛物品。因石函狭小,许多文物分层重叠放置。后部只有一座七宝塔,用佛家七宝装饰。塔内中央置木胎银棺,棺内装金舍利塔。这种以盛藏佛舍利的金塔、银棺、七宝塔为主位,以藏经塔和鎏金银塔为前部中轴线,两侧放置供物的布局方式,是严格按照佛教仪轨和佛舍利瘗(yi:埋藏)埋习俗,经过精心布置和巧妙安排的。
考古人员在清理过程中,七宝塔首先被清理出来。在塔的四周,各有一个用水晶穿成的方形三檐小塔,由于银丝锈蚀折断,水晶珠大多散落。接着,陆续清理出银菩提树、瓷碟、银罐等物品。其中藏经塔、六角鎏金银塔和波斯金盖鸟首玻璃瓶等后来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天宫中心位置面南背北安放的一只木胎银棺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银棺打开后,一座高约十公分的金塔在考古人员面前闪闪发光。打开金塔,里面是一个金盖玛瑙罐。考古人员依据惯例和经验判定,玛瑙罐中肯定装有舍利。经细心清理,其结果正应了人们的猜测。玛瑙罐中果然装有真身舍利两颗,一颗乳白色为骨舍利,另一颗红褐色为血肉舍利。两颗舍利与五颗鎏金彩珠一起供奉在玛瑙罐中。
随后,在北塔天宫和地宫中发现的碑刻中,证明了这两颗舍利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1、在立于天宫门板外侧的天宫物账碑上,开头一句话是:“今聊记石匣内……”以下记载石匣内安奉的主要物品名称及数量。因文字大多剥蚀,能够辨认的有“经塔”、“舍利两粒”、“金莲”等。后面刻写的是:大契丹重熙十二年四月初八日午时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