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亦含笑,道:“天予不取必受其难,娃不肯拿,我等长辈接过来就好。”
胜闻言,夺过一把酒筹,雀跃道:“如此,皇天眷祐,四海归戴,祥瑞纷呈,造作起来,造作起来。”
淳熙二十四年正月朔,日有食之,秘书郎高斯得应诏上封事,言及:“便嬖侧媚,尤累清明,腐阉巧谗,动摇使传,妖?外通,魁邪默主,阴奸伏蛊,互煽交攻。陛下之心至是其存者几希矣。”又言:“太孙仁孝夙成,宜早正储位以安人心。”
淳熙帝嘉纳焉。黜蔡妃,出福宁殿大阉曲顺意、吴莫愁。顺意得以携密诏淳熙帝私印出宫。
丁卯,夜。
淳熙帝手诏夜开宫门召秦王李翊侍疾。暗伏数十骁勇之卒,欲杀之。翊先已知控鹤卫之调拔,揣得今上之杀意,内甲外袍,亦于此时发难。
是夜,李翊弑杀君父。
殿前司及侍卫亲军两司主力皆驻守东宫,墙高沟深,守势严备。
控鹤军指挥使石保吉暗通秦王,密报谢妃与太孙皆在东宫,日间蔡羽拜谒太孙,未见其出。李翊于是聚力攻东宫。
戊辰,李翊攻势益急,殿前司都指挥使兰行勉已退守内殿,太孙侍从往来其间,行勉指其后太孙寝殿,嘶哑激言:“太孙在此,社稷于此,外援在望,三日必至,欲建勋荫子,今其时矣!”众军卒感奋,势气稍振。而太孙已遁。淳熙帝诓行勉死战拖延而已。
李翊亦知京郊三大营,皆全氏旧底,皇城有变,三日必至。于是聚全力入皇城急战。
庚午,东宫破,搜宫,无果。全芜谅领三部勤王兵马十万,重围洛京。城内李翊私兵不足五千,蔡氏兵马不满万,强行收编禁军降卒亦不过千余。李翊抄谢府,尽散其家财以犒军,众军欢跃。
连战三日,
血战月余,
春去夏至。
城内愈乱,军卒初时劫掠谢氏姻亲故旧之府邸,后渐肆意,富户平民,洛京大乱,殍死盈道,剽掠成风。李翊不能止。
五月,仓廪匮竭,月支不继,升粟一千,其增未已,富户沦落,十室九空。甚而阖门饿死,相继投水。洛民流离,襁负相属,欲归无所,奄奄待尽。
六月,丙申,蔡琮敏逃遁,李竣随之亡去。李翊几不能支,呕血。己亥夜,李竣返,见李翊,言禽得全芜珑,将赴全芜谅营寨,诉以元德皇后死因,全氏军心必乱,鼓而击之,可解此围。李翊止之,嘱之休憩。矫饰装,布暗卫,携全女,躬身往敌营。
全芜谅见之大惊,亟欲杀之。
李翊:“表兄欲别家子登极乎?母亲与全氏大恩,众叔伯兄弟岂可不顾?骨肉相残,何时可了?乞表兄召聚军中族人,要事相告。”芜珑亦跪拜泣请。芜珑,芜谅胞妹。
芜谅踟蹰许久,允之。点灯燃火,召集众将。
芜珑于众前道出元德之薨皆由故太子。故太子指使其于皇后宴上救护两美男优,致使皇后被两美毒死,此皆故太子之深重罪孽。李翊又许全氏诸军从龙之功,芜谅犹疑而军心已散。
是夜,全氏军恭送李翊回城。
芜谅素不为全氏诸将所服,不敢回护芜珑,立时灭亲立威,腰斩芜珑祭奠元德。全氏诸军各领兵回。洛京围解。
洛阳。
秦王居福宁殿。蔡氏众人上表劝进。其大意秦王为嫡为长,先帝既无遗旨,则理应顺天命尔尔。秦王固辞曰:“恐负不孝名。”蔡琮敏奏:“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人人忧乱,万一变生,置天下苍生何?”三辞,许之。
诏次年改元天顺,立齐王李竣皇太弟,以为储副。
江陵。
蔡羽护谢妃奉太孙至江陵。顺意携传位密诏先帝私印亦至。谢岚以诏书告天下,奉太孙继位大统。年号绍熙。绍熙帝诏襄王李端摄政,平章军国事,总百揆。传檄天下讨悖逆罪人李翊。
太原。
李熹拥立杜楶梲为帝,改名栋。国号承继“大成”,天子七庙改立杜氏先祖。尊李客太上圣父,女王太上圣母。年号太定,取意太上定天下。
由是,天下三分。大成李氏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