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晴重新躺回炕上,胡思乱想起来。看来是大姐的亲事,勾起了自己那段不堪的回忆。两世为人,本来以为自己早已看开,没想到还是会怨恨。
夏晓晴突然觉得古代的包办婚姻也不错,没有爱也不会伤心,只要找个性情本分的,两人像合伙人一般生活,尽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二姐,起来吃饭了。”夏五郎拍着门大声叫着。
“我知道了,这就起来。”夏晓晴几下穿好衣服,就往屋外走去。看到五郎正等在自己门外,突然想起让他打听的事,便问道:“你问过桃花了吗?她八姑住在哪个村子?”
“我问了,她姑住在隔壁的坑子村。”夏五郎把打听到的情报说给姐姐听。
“做得好,我们五郎真厉害,下次感激姐给你买桂花糖回来。”夏晓晴拍了拍弟弟的头,夸奖道。
坑子村,不就是平日坐车的那个村子吗。对了,张把式就是坑子村的人,可以让二郎去跟他套套近乎,让张把式帮忙打听一下。夏晓晴想到了调查渠道,便安下心来,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准备明天一早就让二郎出动。
吃过晚饭后,趁夏大姐去洗碗,夏晓晴把二郎叫到自己屋里,把任务交给了他,还交给他一些套话技巧,事关大姐的终生幸福,让他一定要完成任务。
夏二郎本就精灵,又在市场上做了这么久的买卖,更是长了见识,两下就理解了二姐的话。
(bsp;第二天一早,夏二郎就去了坑子村,张把式正赶着牛车等在村口大树下,因为不是赶集的日子,坐车的人并不多,张把式一般要等着装上一大半,才出发去镇上。
张把式看到夏二郎朝自己的牛车走来,以为他又要去镇上,远远就唤道:“二郎,今天又要去镇上啊。”
“张叔,你过来一下。”夏二郎看到车旁已经站了人,也不好往张把式车前凑,只好招手让他过来。
“啥事啊?还让我过来。”张把式看夏二郎一副神秘的样子,心里好奇便走了过去。
“张叔,你们村是不是有个姓钱的读书人啊?”夏二郎直接问道。张叔是个直性子,不会绕弯弯,直接问反而更好。
“我们村,姓钱的读书人?”张把式想了想,说道:“我知道了,你说的是钱家旺吧。你打听他干啥?认识他?”
“没有,是我爹听说他书读得好,就想问问,想让我哥和他一起论论文章。”夏二郎照着二姐规划的方向说着。
第五十一章汽锅鸡
“只是他妈因为是寡妇,平时不太出门性子也严,也不太爱旁人打扰她儿子读书。你哥去讨论学问,应该会让去的。”张把式继续说道。
夏二郎又不着痕迹的询问了张把式一些关于钱家的事,张把式也把自己知道的都跟夏二郎说了。夏二郎听了都仔细记在心里,准备回去给二姐说去。
渐渐地树下等车的人越来越多,夏二郎也不好在打扰张把式,刚好自己也问得差不多了,就主动告辞了。
“二姐,我回来了,这是你定做的陶罐,我给你拿回来了。”夏二郎提着四个垒在一起的陶罐,气喘吁吁地回了家。今天他就是打着那陶罐的旗号,出门去邻村打听钱家的事的。
“你拿回来了啊,快放下,很重吧。”夏晓晴从弟弟手里接过陶罐,把它们放到了厨房,并让夏大姐帮忙用清水洗干净。看夏大姐洗了起来,夏晓晴冲弟弟眨了下眼,示意他跟着自己往厨房外走。
“你都打听啥了,快给我说说。”夏晓晴把弟弟拉到羊圈前,仔细询问起来。
“张把式对钱家也不太熟,大多都是听坐车的人闲聊时说的。”夏二郎把从张把式那里听到的,一一说给二姐听了。
夏晓晴从弟弟的话里听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钱母寡居多年,性子严肃,对孩子期望很高,管教也严格,平日不太与外人来往。
夏晓晴仔细分析着,寡居多年又不爱与外人来往,多是性格孤僻。钱家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每天被留在家里看书,而不出门和朋友玩耍,要不就是过于孝顺,要不就是性格懦弱,这两种性格都不太好,特别是对于当他老婆的人来说。钱家有二十亩地,在乡下地方来说也算是小康水平了,只是那钱家旺一心考学,万一屡次不中,这点家产还不够他出外考试的路费。夏晓晴一寻思,顿时觉得那钱家嫁不得了。夏晓晴决定有空就去给周婶吹吹风,让她把话传到母亲耳朵里。
“二妞,你在干啥咧,你的陶罐我给洗好了,你不是等着要用吗?”夏大姐站在厨房门边说道。
“哦,我这就来。”夏晓晴赶紧结束和弟弟的谈话,往厨房走去。夏晓晴定做的这几个陶罐,其实严格的说应该是气锅,就是云南的特色菜汽锅鸡用那种陶锅。
自从家里养了鸡,夏晓晴就打起了它们的主意,她自从来了古代就没吃过鸡肉,早就馋得慌了,之前才买回来的时候,夏晓晴就让夏大姐做了吃,夏大姐节省惯了没舍得,说想留着下蛋。夏晓晴忍了一个多月,实在是忍不住了,再加上自己的养殖场也办了起来,以后不愁没有蛋吃,几经纠缠终于把夏大姐工作做通,让她同意吃鸡了。
夏晓晴在前世的时候,就最喜欢吃汽锅鸡,每次去吃云南菜时,都会点上一锅。夏晓晴后来还专门在网上订购了气锅,就自己在家做汽锅鸡吃。
古代做饭、炒菜都是用铁锅,夏晓晴在前世已经习惯了用陶罐小火煲汤,只是这古道的灶眼都十分的大,实在是不适合把陶罐放在上面,夏晓晴就只好忍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