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摔不着!”
娘俩很快就到了布行,赵金芳指着货架上各种各样的布问儿子喜欢什么颜色的。大柱指了指天蓝色的布。赵金芳买了几尺天蓝色的布,另外又买了二尺花格布,就往回走。
大柱以为母亲买完布后就该去买书包了,一看母亲出了布行就往回走,根本就没有买书包的意思,有点着急了。
“娘,还没买书包呢。”
“好孩子,咱没那么多钱,娘回到家马上就给你做书包,管保耽误不了你上学。”
“人家都是买的,俺也要买的。”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何况大柱又是一个非常要脸儿的孩子,他不仅希望和别的孩子一样去上学,而且还希望在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了,所以,希望有一个和别人一样的书包。
“书包是用来装书的,买的和自己做的都一样能装书,干嘛非得要买的,娘做得管保比买的还好看。”
“那俺也不要自个儿做的,俺要买的!”
赵金芳没想到儿子一反常态,竟敢不听自己的话了,立刻火了:“大柱!你爹给你讲的那些故事你是不是都忘到脑后去了!”大柱不吱声。“说,是不是都忘到脑后去了!”大柱吭吭哧哧地说没有。“那你给娘说说都是什么故事,别的就不用说了,只说刻苦读书的故事!”
“有《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还有……”
“不用说了!你虽然记住了,可是,你没有往心里去!你看看人家,穷的连灯都点不起还想办法学习呢,你现在哪一点不比人家强,你咋就没有人家那个志气呢!书包非要买的,不是买的就不能上学了是不是!”
“娘,俺没说不去上学…俺希望有一个和别人一样的书包。”大柱胆怯地说。
“学习好不好,不在书包好不好,就看你努力不努力。过去有的学生,连自个儿做得书包都没有,最后人家不是照样能考上状元吗?现在不兴考状元了讲究上中学上大学,有些人家的孩子没有书包只好用一块布当书包,人家不是照样能考上大学吗?不管是谁,如果不把心思放在念书上,只想着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就是买个金书包也没用,照样没出息!记住了,以后不准和人家比吃的、穿的、戴的和用的,要比就比念书,看谁书念得好,听见没有!”大柱立刻没精神了耷拉着脸不吱声了。“看样子你要和娘怄气是不是?大柱,你都这么大了咋还不懂事呢,如果你弟弟都像你一样,由着自己的性子要这要那的还得了吗!从今天开始,娘给你立个规矩,不管啥事,不许你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你不听话就别去念书了,将来种地好了!”
话又说回来了,大柱毕竟还是个孩子,有很多的东西还不懂,心依然是一颗童心,依然很天真。希望自己能和有些孩子那样,不仅能穿新衣服还要有一个漂亮的书包也不算过分,至于其他的事情他没有想过,其实他也不可能想那么多,那么远。对这一点,赵金芳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理解。按照赵金芳的性格和脾气,她又何尝不想给儿子买个好书包呢?但是,有一句话她记的比谁都扎实:常将有时思无时、莫将无时思有时。眼下的生活是比过去强了,但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不为以后着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加上这么一大家子人,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不节俭点等有了难处怎么办?但她转念又一想:孩子毕竟还小,哪能想那么多那么远呢。再说,自己从来没这么严厉地说过孩子,一下子把话说得这么重,孩子哪能受得了。想到这里,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没本事才让孩子受委屈的,霎时间一股自责涌上了她的心头,眼泪差点掉下来。
“好孩子,娘不是舍不得给你买新书包,咱眼下生活还不富裕,以后你弟弟还要上学,你奶奶岁数也一年比一年大了,用钱的日子在后头呢,现在不省着点能行吗,娘说的话你懂不懂?”
“娘,俺懂了,俺以后一定听话,再也不和人家比了,再也不惹您生气了。”大柱发现母亲哭了,感到很内疚,拉着母亲的手也抽抽搭搭地哭了。
“俺大柱一天比一天大了,越来越懂事了。等以后生活好了,娘一定让你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都不比别人差。”赵金芳边说边给儿子擦了擦眼泪。
开学这天,天还没亮大柱就醒了,爬起来一看还不到上学的时候,只好耐着性子又躺下了。过了一会儿,天放亮了,再也等不及了,爬起来就穿衣裳。
赵金芳被惊醒了,看着儿子那心急火燎地样子既欣慰又觉着好笑:“还不到上学的时候,你起这么早干啥!”
大柱没有回答,穿好衣服跑到大街上一看一个人也没有,就进了李老太太的屋。
李老太太还没起来,一看孙子这么早就起来了,心里就啥都明白了,说道:“你说你急啥,现在老师还没起来呢,学校的大门还关着呢,你就是去了也进不去,快上奶奶被窝里躺一会儿。”
大柱上了炕,钻进李老太太的被窝里问李老太:“奶奶,您上过学吗?”
“奶奶是个苦命的人,哪有那个福气啊。”
“干吗不去上学?”大柱不理解奶奶话里的含义,十分幼稚地问道。
“那时候,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连大户人家的女孩子都没有几个能进学堂的,何况奶奶呢。奶奶就是再想上学也没有用,唉…算了,给你说了你也不明白。大柱,你兄弟们多,光吃的穿的就够你爹你娘受的了,以后还得供你弟弟们上学,你爹和你娘得操多大的心费多的大劲啊,你可要好好念书啊,千万别辜负了你爹和你娘的一片苦心。”
“奶奶,俺知道,俺不会辜负您和俺爹、俺娘对俺的希望的。等俺长大了能挣钱了,再也不让您和俺爹、俺娘受苦了。”
“只要你们兄弟几个都有出息,都能当上国家干部吃上供应粮,再娶个好媳妇,奶奶就啥愁事都没有了,就可以享清福了。”
过了一会儿,赵金芳招呼大柱去吃饭,大柱骨碌一下子就爬了起来,下了地穿上鞋就往东屋跑,进了屋拿起筷子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尽管饺子又香又大,大柱既不在乎香不香好吃不好吃,也没吃出个啥滋味来,吃了几个赶忙跑到大门口左右瞅了瞅,发现大街上还是没有上学的学生,就又急急忙忙地跑回来了吃了几个饺子,背上书包拉着父亲就走。到了学校,李文翰领着儿子报了到后,又把儿子送到教室,等儿子坐下后才回家。
中午放了学,大柱就急急忙忙地往回跑,还没进门就迫不急待地喊:“奶奶、娘,俺回来了!”
“大柱,学校好不好?”李老太太抬起头看了看欢天喜地地孙子,高兴地问。
“奶奶,以后别叫俺的小名了,老师说,上学了要叫大名!”大柱十分认真地说。
“好!俺孙子大啦,已经上学啦,不应该再叫小名了,应该叫大名了!”
“奶奶,学校可好了!那么多学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唱歌、一起做操玩游戏,真带劲!俺班三十多个同学,俺的同桌叫张志华,他家是城里的,俺俩可好了!”
“没想到俺儿子才上了半天学就有好朋友了。大柱,你现在是学生了,要记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定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爹和娘一样。要一门心思地念书,不许逃学、不许贪玩儿、不许偷懒儿;上课要认真听讲、回到家要认真做作业;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许打架和欺负小同学;要讲卫生爱劳动,做一个模范学生。”
“娘,俺知道了。”
“大柱,娘给你做的书包好不好?”
“好,他们都说俺的书包好看。娘,您咋还叫俺的小名呢?”
儿子的话虽然显得很天真幼稚,但是,这毕竟是一种自尊、向上、认真的萌芽,和颜悦色地说:“娘一时改不过来,打这以后,在家里娘就叫你的小名,到外面就叫你的大名,这样行吧?”
大柱答应了一声行,拿着作业本跑到李文翰跟前说:“爹,您看,俺会写自己的名子了。”
李文翰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很看重写字,而且字也写得很好。
“字写得不错,比爹当年写的好多了。大柱,从古至今,都说见字如见人。你可不要小看了写字,要想写一手好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勤学苦练。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不仅能磨练一个人意志、性情,还能让人从中悟出不少道理来。那些大文豪、大政治家、教育家,都是写一手好字的人。不管将来干啥,让人家一看你的字,就知道你是个有文化的人、有修养的人。要想写出一手好字来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不行的,所以,要有恒心。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老师教你写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地琢磨。要一笔一划地练,绝不能马马虎虎。”
大柱答应了一声,又把作业本拿给奶奶和母亲看。
“娘不认的字。大柱,你现在只不过是刚开头,很多学问都在后面呢,千万不要学一点半星子就知足了。就是将来参加工作了,也要认真地学下去。”
“娘,俺记住啦!等到考试的时候,俺一定都考一百分!”
“可不能说说就算了,考不了一百分怎么办?”李老太太问道。
“如果俺考不一百分俺就不吃饭!奶奶,俺说到做到!”
“你学习越好,奶奶当然越高兴了!奶奶不是不相信你,奶奶不怕别的,就怕你学习不好,就怕你没长性,时间一长就啥都忘了。”
李文翰看了看儿子的头说道:“你已经是学生了,过来,爹给你剃剃头。”
李文翰给儿子洗完头以后刚拿起剃头刀,大柱赶紧说道:“爹,学校里的大学生都留那样的头,你也给俺剃个那样的头行吗?”
“那叫分头,是到外国留洋的人从外国学来的。不过,只有那些有学问的人和当干部的人才留分头。你要是好好学习,如果每次考试都得一百分——哪怕是九十五分以上也行,爹就给你留分头,要是学习不好只能剃光头了。”
“爹,俺都说了,俺保证好好学习,即使不是全班第一,也保证在前几名!爹,啥叫留洋?”
“留洋就是到外国去上学。”
“俺长大了也去留洋!”
“能去溜洋的人,就像过去考上状元一样荣耀,不过,那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过去的状元,哪一个不是历尽十年寒窗苦才考上的。如今上大学,没有十年寒窗苦也不行。留洋比考大学还要难,就怕你吃不了那个苦。”赵金芳说。
“娘,俺不怕吃苦,别人能办到俺也能办到!”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你可不能让娘失望啊。”
“娘,您放心,俺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你要是能去留洋,娘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李老太太和赵金芳看着大柱那个认真劲,都开心地笑了。大柱后来的学习成绩证实他确实具有留洋的能力,但是,他哪里知道,一个人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从古至今,真正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人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别说留洋,有多少能上得起大学的?大多数人,由于受家庭和社会许许多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尽管付出了全部心血,当离自己的理想仅仅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也不得不万分痛心地放弃,最终只能望洋兴叹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