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时差八小时(下)_我们只是士兵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时差八小时(下)(2 / 2)

阿拉维继续说道:“别人不是尊称你们是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么?你们敢在没有联合国批准的情况下就来攻打我们,还不就是因为你们有超强的武力么!那不就像电影《星球大战》里的那个拥有威力无比的用来镇压反抗者的终极武器基地‘死星’的帝国么?”

琳达的脸涨得更红了,激动地反驳道:“不!我们才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是有理由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是你们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哎呀,我要被你气死了。”

“你们保卫自己怎么跑到伊拉克来了?”

“我……反正是有理由的,我倒是觉得你们那个可恶的萨达姆才像是那邪恶黑暗帝国的首领。那战前你们的萨达姆不也是号称100%的伊拉克人选他为总统么!”

阿拉维见琳达急起来了,就没再想和她争论下去。

琳达说的也算实情,战前萨达姆的确是号称100%的伊拉克人选他连任总统的。

自从事医生工作起,斯文内向的他还真没怎么和病人吵过架。阿拉维一向都是耐心解释病情的,现在这个美国兵身份有些特殊,既是病人,又是敌人,而且他也知道很难说服这个倔强的美国人。再说了,说服了她又有什么意思呢?说服她这战争还不是继续?拿她出气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阿拉维就扭过头去,没再看着琳达,说道:“哎呀,我也没说萨达姆不是独裁者啊,那时……我们谁也不敢投反对票埃你们确实是自由选举……哎呀,好了好了。算了,我们说好不聊政治的,一聊到这话题就又要吵架了,还不是你要和我聊美国我才说这些话的?我好心拿苹果来给你增加营养,现在倒好,吵架了,挺伤和气的,看你的脸气得通红的。”

琳达还是气鼓鼓的,把苹果递回给阿拉维:“哼!不要你的关心。”

阿拉维轻轻把苹果推回给她:“唉……生气也别这样,吃吧,身体重要,伤口需要营养,也好快些恢复埃再说了,说实话,其实你们的制度确实有先进之处,要不然你们怎么能够科技那么先进,经济那么发达,是世界第一强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呢?不过……你们的军费也是世界第一,军力也是世界第一。”

“哼!”琳达稍显得意地哼了一声,还是气鼓鼓地要把苹果递回给阿拉维。

“瞧你生气的样子,我都没气,你那么气愤干嘛?

唉……我的祖国都这样了,你还跟我气什么。”阿拉维苦涩地说道。说这话时,他的语调充满了无奈和悲伤。

琳达听了这话,心头一阵触动,看着阿拉维那忧伤的眼睛,倒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情绪慢慢平稳下来,手里拿着苹果,还是倔强地回了句:“那还不是因为你又乱说我们的坏话才和你争论的?行,那就不争论了。”

屋子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只听见两人深重的呼吸声。

“这家伙还真是挺倔强的。”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着,相互看了一眼对方,又都扭过头去。

过了好一会,琳达叹了一口气,先开口说话,想缓和气氛:“唉……医生我们这几天不是还相处得好好的么?要不我们聊些别的吧。”

“行啊,反正现在没什么事,那你想聊些什么?”

“要不就聊聊我的家乡纽约吧,医生,对于纽约,你了解多少有关纽约的情况呢?”

阿拉维摸了摸头发,看着窗外答道:“纽约啊,纽约有纽约大学。嗯,有自由女神像,有时代广尝中央公园、帝国大厦,还有世界贸易大厦。嗯,不提它了,那是你们的伤心地。还有华尔街,有了华尔街仿佛全世界的财富就都集中在你们纽约了。还有著名的第五大道,那里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顶尖的牌子的衣服。嗯,对了,每年11月格林威治村还会有万圣节游行。”

琳达有些好奇地问道:“哦?医生,看来你挺留心纽约的介绍么,你没去过纽约,但是你竟然连格林威治村都懂埃”阿拉维苦笑着答道:“因为我当初就是很想考去纽约大学医学院学习的么,所以就很关心纽约的介绍。其实,懂得格林威治村也不奇怪啊,那可能是你们全美国最著名的‘村落’了吧,人们不是说它是城市里的村庄么,还说它颠覆了城市的秩序、等级、习惯、趣味,所谓什么来着?哦,所谓的‘波希米亚’式的混乱和反叛,还是什么了?叫做先锋艺术与波普艺术的联姻吧。”

琳达浅笑了一下:“医生,你怎么像是背书一样介绍格林威治村啊?”

阿拉维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也许……是我们医生都需要记忆力比较好吧,喜欢引经据典,其实也都是学习英语的时候,看阅读资料时了解到的内容埃”琳达就向他介绍道:“现在那里已改变了,现在的格林威治村是中上富有阶级的住宅区,早已失去了旧日所谓的‘波希米亚’情调了。不过每年在格林威治村那里举行的万圣节游行,我都去参加的。”

“哦?中上富有阶级的住宅区?是这样的啊?难怪有诗人形容纽约真是一处奢侈到罪恶的地方。”阿拉维随口说道,“知道是谁形容的么?是你们的艾伦坡形容的,他写的《海中城市》(thecityinthesea)这首诗,我还有些印象呢,隐喻你们纽约的。”

“艾伦坡啊,我知道他一些情况,是我们19世纪的著名作家。不过我没怎么看过他的作品,太久远的书了,我又不是学文学的。说实话,我们年轻一代现在都不怎么看诗歌了。医生,你还记得多少,说两句给我听听。”琳达倒是来了兴趣。

阿拉维闭上眼睛回忆了一会,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背诵道:“看啊,死神建立起他的宝座;在一座孤独、怪诞的城市,它远在黯淡的西方,那里的善与恶,是与非;都已经永远停止……”琳达用能活动的左手捂住了一边耳朵,摇头说道:“行了,行了,医生,你别念了。难怪我不知道他的诗歌了,这样描写纽约也太过分了吧!我想没有纽约人会喜欢他的诗歌,纽约是那么美丽富有的地方。”

她哼了一声:“哼,诗歌,那么超现实的东西,难懂得很,难怪现在没人爱读诗歌了。”

阿拉维睁开了眼睛,漠然地看着琳达:“哦?那么,也许,安德鲁洛伊德韦伯的音乐剧《艾维塔》里描写那位日后的阿根廷第一夫人在少女时代不顾一切阻力,勇敢而兴奋地登上列车,高声歌唱反复吟咏着纽约的别名‘大苹果’,这样的镜头对你们这些远离诗歌的人才是常见的吧?”

琳达想都没想,说道:“《艾维塔》,歌剧啊,那么高雅的东西我没看过,你看过啊?”

阿拉维摇摇头:“没有,也只是读过报道,上面那样写,印象很深刻,才对纽约的别名‘大苹果’印象那么深刻。不过,最起码,你也听过里面那首名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吧。”

“当然听过了,挺好听的歌,不过那是老歌了,现在我们喜欢‘小甜甜’布兰妮,喜欢节奏快的音乐,你可能不知道现在年轻人比较流行hip-hop,‘嘻哈’音乐了。”琳达答道。

(注:hip-hop至今没有出现统一的译名,比较常见的是“嘻哈”,字面上看hip意思为臀部,hop为跳跃,hip-hop不仅指通常意义上的饶舌音乐,更像是一种生活文化的统称。它包含了dj,mc,(派对里的领头羊,用押韵节奏表演饶舌乐的人),街头涂鸦(graffitiwriting),夸张的黑人头,肥大臃肿的装扮。)“‘嘻哈’音乐?不了解。”

“怎么说呢,是一种饶舌音乐。”琳达模仿着哼了几句。

“这也是音乐?”阿拉维好奇道。

“当然了,好听得很。”琳达就说:“不过我父母不喜欢‘嘻哈’音乐,他们喜欢听老歌,你刚才说的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就对他们胃口了。”

“哦……那是因为你们的思想上有代沟,所以喜好就不同么。年龄差十年,思想上就应该有代沟了。那……现在你们年轻一代的美国人喜欢读些什么?”阿拉维问道。

“娱乐啊,我们喜欢读娱乐的消息埃这年头的人最欢迎读的新闻消息就是娱乐消息,新闻除了娱乐,还是娱乐,当然女人还会关心有关时尚类的新闻。至于文学和诗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读了,可能有些心思去读《读者文摘》就算不错的了。现在我们是电视电影时代,是娱乐业时代,算是全民娱乐吧。”

“哦,娱乐和时尚。”阿拉维若有所思地小声嘀咕了一句。

琳达轻松地笑着说:“是啊,娱乐和时尚。至于文学作品啊,反正我是不怎么看的了,现在有精彩的电影和电视看,不更直观么?看书太累,我宁愿追星,看明星的花边新闻也不愿看文学作品。对了,现在我们那里热播一个电视节目‘美国偶像’,我们年轻人都梦想成为明星呢。”

说到这琳达想到了战死的战友莉萨曾经想参加这个节目,笑容顿时消失了。

阿拉维没注意到琳达的表情变化,只是若有所思地闭上了眼睛,喃喃说道:“哦,你们喜爱娱乐、喜爱消遣和梦想成为偶像。而我们呢……这些年里,好像我们的生活里关心的主要是温饱,是有没有被你们空袭了,是制裁什么时候会取消。现在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关心的是战争什么时候结束。纽约啊,纽约!”

他突然睁开了眼睛:“应该是和我们伊拉克有八小时的时差吧,我记得以前看过的地理书上面写你们晚我们八个小时,是么?”

“是的,要比伊拉克晚八个小时。”琳达点头答道,好奇地看着阿拉维,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阿拉维边摸着自己下巴上的短胡子,边站了起来,口中喃喃不停地说道:“八小时……哦,时差八小时!你们爱干什么,爱怎么娱乐我不关心,我只知道……八小时的一边是美丽富有的纽约,人们喜爱娱乐和时尚,另一边是烽火连天,生活贫苦的伊拉克,人们要面对战火。”

然后他盯着琳达的眼睛,苦涩着说道:“1776年在费城,你们伟大的托马斯杰弗逊,不是写下了著名的《独立宣言么》?‘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多么伟大的话语!不过……好像只适用于你们,是吧。”

琳达心头一震,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

阿拉维看着琳达那清澈的蓝眸,美丽的金色长发,高挺的鼻梁,是典型的西方人种脸型,和自己东方人种的脸型相差很大。

他黯然说道:“你和我真的平等么?时差八小时,就是这短短的八小时的时差,反映到我们两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差距和思想差距却是多大啊,简直……就是天与地,多么悬殊的差距啊!时差八小时,喔,时差八小时,时差八小时……”听了他这一席话,琳达愣在那里,看着阿拉维不停地在口中说着“时差八小时”转身走出了病房。

房间里安静了下来,她又慢慢咬了一口苹果嚼着,却突然觉得索然无味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