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军队的最高使命是作战,至于未来如何,战况如何,是不用考虑的。”日军高级指挥官战意之薄弱于此可见一斑。
他不敢告诉部下,大本营已经来电命令派遣军“自给”;“自足”。
也就是说,日本国内已经无力顾及侵华日军的死活了,他自己手中掌握的有限物资储备,需要应付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决战,委实难以供给芷江作战。
湖南芷江是长沙等地失守以后湖南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中美联合空军的飞行基地。
空军优势已经完全被中美联合空军掌握,日军深以为苦。日军为占领芷江,展开了他们在中国内地的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活动。
7万日军面对王耀武的近20万的中国军队。此时,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已经得到美式装备,第一次在战场上向日军显示出威力。
日军不仅没有能够攻占芷江,刚前进到雪峰山就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只好赶紧放弃攻势计划,以免全军覆没。
冈村将军已明显地感觉到日本已接近于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他本想以扩大中国西部战事的办法,来牵制盟国力量,但没料到事与愿违,造成了目前这种结局。
5月8日,德国投降的消息又传来。
考虑再三,冈村将军终于在5月9日向湘西日寇下达终止作战,撤回原驻地的命令,但为时已经晚了。
冈村将军一边布置各部队首先从广西,广东等地后撤,一边焦虑地注视着,整个未来战争态势的发展。
第一一六章。末日丧钟被敲响
一。
可是,这次的芷江战役是冈村宁次的一次最大失策。
进攻受阻,全线撤退谈何容易?
在撤退中他们遇到种种困难,中国军队发起了反攻,所有参战的日军都被中国军队围得水泄不通,美军飞机轮番轰炸,侥幸活着的日军忙着逃命,分散的小股日军见无法逃命,只得跪地求饶。
这是抗战时期从未有过的场面。
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日军中国战场攻势的结束。
从此以后,日军渐渐转入战略收缩防御阶段。
中国正面战场则从此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先后收复桂柳,反攻广州,梧州,滇西顺利取得成功。
这里是中日战争的转折点,同时,湘西会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压力,也为芷江胜利创造了条件。
芷江战役历时55天,日军两万余人被王耀武;王敬久;汤恩伯部予以分别围歼。
战役以中国的军队大胜告终。
此时,“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已经是中华民族案板上的一块肉了”,它的末日丧钟已被敲响。
夏季的骄阳烘烤着汪伪政府和日军统治下的江南金陵古都。
虽然天气很热,但冈村每天夜里还能睡得很好,足足8小时。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7时起床,上午到日军司令部听取参谋们的汇报。
下午,如果天气好,就到池塘水边钓鱼,晚上读书或者下围棋。
不料,他的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搅乱了。
末日临头的命运,来得这样地突然,这样地不可抗拒。
冈村欲哭无泪。
8月8日,他的司令部情报课从欧洲,重庆等地的无线电广播中收听到了有关日本将要投降的消息。
他和日本其他高级将领一样,对“无敌皇军”之类的神话深信不疑,难以接受日本宣布投降的事实。
他在以后自己的回忆录写到:“我于1941年就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以来,继续了4年多的战场生活。
在这期间,一次也未回国。
因此,对于国内的事情,虽然片断地听到一些,但实际真实情况如何,既不知道,也不会让我知道。
虽然大体上对战局的前途感到颇为暗淡,但认为还有相当的余力。”
蓄势已久的各国反法西斯正义联合力量,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摧枯拉朽地打击法西斯。
二.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占领莱特岛,日军一败涂地,海军几乎倾巢覆没不说,光是地面部队伤亡人数就达7万余人。
而在一个多月后,硫磺岛的血战又是惨不忍睹,守岛的两万日军除216人被俘,其余尽数被歼。
日本本土最后一个前卫堡垒—冲绳岛,也被美军捣了个底朝天,11万日本陆军阵亡,20万岛民葬身于火海。
之美国飞机驾临日本本土上空,东京,横滨,神户,大阪等重要城市,在美军“超级空中堡垒”的呼啸声中,相继变成废墟和焦土,几乎全日本都是火光冲天,硝烟滚滚。
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浪潮中,日本就像条破败的帆船,很快就会在风雨飘摇中沉没。
5月9日夜间,300多架b一29轰炸机再次光临东京,每架携带6吨燃烧弹,低空沿东京东隅田河飞行,轮番轰击两个半小时,将炸弹全部扔在居民密集区,56平方公里地面上的一切彻底烧光。
飞机在250公里外太平洋上仍可看到冲天火光。
有几处大火延烧4天方才熄灭。
几万死难者都是因为燃烧耗尽氧气而窒息死亡,尤以低洼区最为悲惨,着火;缺氧者争相跳入河中求生,结果隅田河漂满如木炭一样黑的尸体。
人们争相躲入坚固的明治座剧院,院内窒息而死的尸体互叠有2米之高。
当时日本本土空军和防空军已被摧毁,美国飞机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