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价值观中,我相信个人的智慧无论多么卓越,放在人类与自然的大背景下,也会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我不会将任何一个人的观点毫不思考地采纳,即使他有权威与权势。我只信奉思想的选择权在自由思想的个人,所以,我从未有替他人思想与决策的想法。自由思想自由决策,是地球上仅存智慧生物――人类最珍贵的财富。我相信投资者的智慧,当然,思维的选择也是一个勤奋思考的过程。想不劳而获地掠取财富的想法和愿望,上帝也不会帮助你实现。
但斌2008年5月23日凌晨《关于但斌的两次买股票闭眼说》
话说一个人死了,上了天堂。发现二十一世纪的天堂很人性化,金壁辉煌的七星级酒店式住房,安顿从全世界到来的人们。这里也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则,新来的人在安排住宿的时候,天堂的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考核。这个刚上天堂的人被管理人员询问智商有多高,让他大惑不解。接着管理人员解释:“我们这里是按智商分房的,如果智商在有160,那么你就可以和爱因斯坦、牛顿、富兰克林这些人住一起,讨论科学研究;如果你的智商有120,那么你就可以和丘吉尔、华盛顿、毛泽东这些人住一起,讨论政治问题;如果你的智商有90,那么你就可以和股市的庄家住在一起,和这些庄家研究怎么去欺负散户;如果你的智商小于80,那对不起了,你只能和这些散户呆在一起了。”
因为老吴智商太低,仅是散户级别,所以能探究的东西只能局限于事物的表面,更深层次的东西无法表述。丹道修炼古人言需“法.财.侣.地”四个条件拥有后方可进行,另外丹道功夫不是普度众生之法,当然就不是人人都能炼的!一个天赋根器的要求,再加诸多条件限制,能入门者都寥寥无几,这似乎验证了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永远是少数人的理论,大多数人仍是继续沉沦,共享极乐.世界大同仅是善良百姓一厢情愿的天真想法而已。
龙门百字派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为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贯,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宝。
上面所列百字系道教龙门派代代相嗣的系谱排字,录自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簿》,此簿乃是考核来往游方道士用的。道士如不能背诵本派系谱,说不清本派源流,则可能被目为冒充道士。故一般道士,都是熟记的。《伍柳仙宗》的作者伍守阳是龙门派第八代“守”字辈弟子,闵一得.刘一明是第十一代“一”字辈弟子,陈撄宁道号“圆顿子”,是第十九代“圆”字辈弟子,那位找老吴自称白云观“诚”字辈的道长应该是第二十四代,老吴当年仰慕撄宁先生,以之为师,自取道号“明道”,以表明学习仙学之决心,这个二十代“明”字辈绝对是没有宗传属于虚构的,不能当真。
考仙道之学,有一致命伤,便是师承问题,按现代说法就是历史问题。
各宗各派仙学皆有师承,追溯根源皆不离老庄,再远则不出广成子.黄帝所述,故世间统称“黄老之学”,陈撄宁《前中华全国道教会缘起》篇首亦点明:“粤自崆峒演教,轩辕执弟子之仪;柱下传经,仲尼兴“犹龙”之叹。道教渊源,由来久矣。”传说广成子于崆峒传黄帝道法,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
可惜!经过数千年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也未能将黄帝之史实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示最多的均是神话传说一类文字: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中国历史夏.商.周三代,因近代殷墟甲骨文考古大发现,商代有了确实存在的证据,但之前的夏代却还是令人一头雾水,就是国家耗费巨资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夏代也仅是把《史记》《竹书纪年》等古籍内容加以归纳复述一番,无突破之处,而夏之前“三皇五帝”时期更是不了了之。
且看庞朴先生所论:
司马迁写《史记》从黄帝开始,定下了中华文明由此发端的基调。在他以前和以后,虽有种种长短不一、或迟或早的起源说,都动摇不了司马氏说法的权威性。直至今日,在有关中华文明的许多其他大的方面和小的论点上,我们每以捐弃陈说为能事,独於“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点,引为骄傲。足见黄帝说之影响深远了。
只是今天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当年司马迁定这个调子时,是颇为踌躇的。他一则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再则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三则说:“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这就是说,他所见到的有关黄帝的资料中,有不少是他说不出口、也不能对一般人说的内容;现在所写出来的,是严格选择了的。或者说,关於黄帝,他有难言之苦和难言之隐。
现在我们从《史记》上看到的黄帝,是一位标准的圣君形象。用它来平章百姓协和万邦,是绰绰有余了;可是根据它来了解中华阐述历史,难免浑浑不清。因为我们不知道司马先生都隐瞒掉哪一些,其中有一些恐怕已再也看不到了。
但是我们比司马迁略占优势的是,我们知道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知道在司马迁所着意要建立的信史时代以前,有一个史话时代,再以前,有一个传说时代,再以前,有一个神话时代。像黄帝这样的大人物,总是历经了这样几个时代而一步步圣化成的。而且,我们没有甚麽“难言之”的话;至少对於黄帝是这样。所以,我们有可能提供一位比司马迁所提供的更为接近真实一点的黄帝形象。(庞朴《黄帝与混沌----中华文明的起点》前言)
黄帝,成仙了吗?或者被炎黄子孙推上了神坛?
ps:初稿2008.6.4.晚21:21。困惑于小说与学术探讨之矛盾,所幸前文已定义:“非小说?非主流?”故便自行其是了,若假小说人物之口说出则成戏言,后面就不避讳了
ps2:6.18贪心抢股市反弹,6.19又被巨阴棒杀,千股跌停,止损离场,半月不亏金身告破,贪心是魔鬼,我悔!晚上10点《发改委上调油电价格》,6.20又有戏看。
ps3:总点击:18714总推荐:82总字数:6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