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三星堆与彝族(上)_股痴在1997年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41.三星堆与彝族(上)(2 / 2)

"鸡公山、鸡公车,姑娘红裙穿,红桃子吃,包打开",这些词和彝语…样名词在前动词在后,它是秦灭蜀国后不准当地土著居民使用自己的母语,只能用中原汉语文的环境条件下,用原来自己使用的母语进行思维,用汉语文表达时遗留下来的痕迹。

存四川盆地四周的山间河谷有不少带"青"、"金"、"邛"、"资"、"宜宾"字的地名,这些地名有值得深究的内容。用彝文经典上的论点来说,这"青"字有青色、黑色本义,青城山就是一座长满绿色树木、青草,远远望去是一座美丽的黑色雄山。"青羊"是来自青城山、岷山一位年轻的"神人",他变成一只黑色绵羊来到成都平原,又变成具有多种神力的青羊永恒地坐在成都青羊宫,主管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这就告诉人们道教不是庄子、孟子、张天师所独立创造,而是人类社会的习俗、图腾崇拜,古代哲学长期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就是三星堆文化的外衣。在成都郊区以"金"字是为地名的也不少。这个字与古代成都平原的形成,岷江、大渡河、沱江、马牧河、鸭子河的流动和改道有直接关系。"资"字有"沼泽地"之义,资中、资阳在古彝文里叫"日资阿莫""日资觉莫",是古代成都平原的形成后与沼泽地有关的名词。"耶、宜"这两个字是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地域,古氐夷、古氐羌部落王国名称有关的字。"邛"有邛都,邛崃的地名,是与蜀国国王的老祖宗"石尔俄特一,俄特俄勒二、俄勒耶布三",有直接联系的词:"宜"字和"宾"组合成"宜宾"之词是古彝语音译词。"宜"和"夷"都同个音,是指古氐夷人,"宾"字是念书或者读书的"读"字之意,是彝族请毕摩(祭司)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场所的地名。

广汉三星堆左右有两条河,一条叫马牧河,"马牧"这个词看来是古彝语的音译词,用彝语来解释,"马"有"竹"之意,"牧"有"编织竹器"之意。说明远古时期马牧河两岸竹林茂盛。"鸭子河"看来是后人取的名词,原来叫"洛水","洛"是古彝语音译过来的词,是指"青色、黑色"的一条江河。迹象表明了马牧河、鸭子河两岸和三星堆周围曾经是土著居民使用竹杆、竹皮制造各种家具,修建房屋的地方。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之中有古今彝族所崇拜的虎、狮、仙鱼、仙鸟和俄勒邛布以前的祭祀坑中使用的金杖、银杖,还有")(.八、y、o、■、■"字与犍为县五联乡出土王印上"■、■■、■"的字都是彝文字。其他那些图画有的是毕摩画在祭祀大会上使用的图腾崇拜动物或植物。

(三)三星堆祭祀坑是古蜀文化的博览园

要说三星堆祭祀坑本来的意义,只有用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著名的彝族天文学家、教授卢央的专著《彝族星占学》和古彝文经典《勒俄特依》、《土鲁窦吉》、《彝族源流》中的有关章节来进行叙述。

三星堆祭祀坑不是蜀国国王的坟墓,更不是蜀国国王的宫殿。

而是蜀国国王举行大规模(尼比)(宜宾)祭祀道场活动的城池。是蜀国国王为了把父王的灵魂送到天上而举行的祭祀道场大会。

按古氐夷族群、古氐羌族群神权政权合一的理论,蜀国国王在三星堆举行祭祀道场活动的规模、场面,也许今天第一流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都难以对答,它肯定邀请天下第一流毕摩祭祀先生来主持祭祀大会。

因为主持祭祀道场大会,只能邀请第一流的大毕摩。他带大、中、小毕摩及其随从人员提前到达,布置祭祀道场会议的全过程。

会议举行前一年蜀国国王会派使者手拿金杖、金璋告知云、贵、川等各地大大小小的部落王国和贵族亲戚。各部落的亲戚达官贵人作为贵宾待遇参加会议。所辖各地部落王国的首领和其他国家来的国王,为了体现自己的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势力和自己的威荣,会派出剑术队、赛马队、摔跤队、美女队、歌舞队、克智诗人前来与各个部落王国进行比赛。他们还会奉送成群结队的牦牛、大象、绵羊和其他用金、银、铜制造的艺术品到祭祀场,参加举办这种大规模祭祀道场大会,这在客观上起到神权、政权统一;各个部落王国军事、经济、文化、艺术一比高低的博览会作用,起到国与国之间,亲戚朋友之间团结和睦统一的作用。这些祭祀道场活动的内容,包括远古人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文明史,其中毕摩所设的各种图案,塑像和所念的经文具有多学科内容。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著名的彝族天文学家卢央深入到云、贵、川彝族地区,收集到毕摩在祭祀坑内所插的"天星图",并译成现代汉语《彝族星占学》出版发行,现把他翻译的"天犀图"内容摘录如下:

"在彝族较大规模的祭祀仪式中,祭司们要遍召天上、地上、高山、大海四面八方的众神莅临……,毕摩们召请各位神灵的位置安排妥当,按经文中的图案,用一种‘古‘的树枝插‘天星图‘,‘沙捏‘是北斗星,共有七颗。‘赤库‘在汉族二十八星宿中是昂宿,在古希腊星座中属金牛座。‘军德古‘是九颗星,‘军则波‘是六颗星,‘特克‘是六颗星,‘牛勒‘是四颗星。‘刷太‘是三颗星,‘玛子波‘是四颗星……"

蜀国国王为什么把举行祭祀道场的地点选在马牧河与鸭子河中间,修筑城池和祭祀殿呢这里有三个小山像天上三颗星有一定的联系,上面卢央说的"刷太"是彝语的音译名词,"刷太"彝文经典上叫"三约"星。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三星堆举行祭祀道场活动仪式时,用金杖、铜杖插"天星图",这在四川彝文经典《勒俄特依》里说:"石尔俄特娶了滋尼施色、俄特生三子,石尔俄特一、俄特俄勒二、俄勒邛布三。邛布生三子,环布居斯也绝根。邛布居尔也绝根,只有邛布杜宇有后代。"杜字这个名词,历来用汉文发音写成了"杜宇"(笃慕)的父王邛布(撮珠、撮朱)曾对祭祀道场制度进行改革,原来用金杖、银杖、铜杖插天星图。他认为,用这些贵重物品插天星图,广大民众,各地部落王国和子孙后代难以办到难以传承,因此邛布把它改为用树枝来插"天星图"。所以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铜杖应该说是邛布的父王石尔俄特时代的文物。是代表老祖宗最高权力"天神"意志的象征文物。

(四)三星堆部分文物

要破译三星堆一号、二号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是非常困难的。从每件出土文物中可看出,三星准古蜀国曾有过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关于蜀国为什么灭亡,蜀国的居民到那里去了的问题,有的学者说"洪水泛滥,淹没了蜀国"。有的学者说"秦灭蜀国迁万户入蜀,给蜀国带来繁荣昌盛的历史"。洪水给成都平原带来严重灾害是事实,但岷山、青城山上的居民灾害不大,真正毁灭蜀国文明的是秦始皇的暴力政权。秦始皇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消灭了蜀国居民和先进文化,用落后文化代替了先进文化。所以今天成都平原上没有三星堆古蜀国的房屋建筑、文学艺术、冶炼技术、语言文字、城池和广大居民,只在地下留下了这么多人类最辉煌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文物。

青铜神树有的学者在自己专著中说:"后羿站在河谷边上的桑树上,为民除害,弯弓射日,射落了多余的九个太阳。后因此而成为射日英雄。"这就是"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

这颗青铜神树高395厘米,精细的制造艺术属世界之最。根据古彝文经典著作《勒俄特依》,及《西南彝志》中若干章节来进行核实查对的结果看来,这颗青铜神树不是"桑树",不是后羿站的射日之树。古彝文经典《勒俄特依》用较长的篇幅对此进行了详细叙述,现摘录如下:

"支格阿尔啊,要去射太阳,首先站在蕨草上射,射日射不中日,蕨草因此垂头长不高;站在母猪桃树顶上射,射日射不中,母猪桃树从此头往根上长;站在桑树上射,射日射不中,桑树因此成矮树;站在竹子上面射,射日射不中,竹梢因此弯三弯;站在松树上面射,射日射不中,松树砍后不再发;来到土尔山顶上,站在云杉树上面射,射日就中日,云杉树从此矗立于山顶"。云杉树不怕风雨和冰霜,长得高,长得直,终年不落叶,四季常青,是人们所崇拜的一种树。征服大自然,拯救人类的大英雄支格阿尔就是站在这颗树上射太阳,请太阳,与太阳谈判定条约的。请看这颗青铜神树分下、中、上三节,每节上各有三只鸡,昂着头,朝着天空。这就是原来出了九个太阳,把大地上的草木和动物都晒干、晒死,支格阿龙站在这颗树上射中了九个太阳后,太阳逃到了""(宇宙)远方去了,我们人类生活的这地方成了只有黑暗,没有光明的混沌世界。所以不得不请九只公鸡站在这颗神树上呼唤,请求太阳出来。这九只白公鸡站在三节云杉树上呼喊太阳,连喊九天,太阳才勉强出来,这时支格阿龙代表人类,代表地上的万物,站在这颗青铜神树上与太阳进行谈判,定下了永恒的九条条约,这条约就刻在白公鸡的红冠子上了。

青铜鸡就是执行条约的神鸡。神鸡早上叫三声,请太阳出来发光明;中午叫三声请太阳当顶看世上众人之间是否公正;照射万物的成长;下午叫三声,欢送太阳回去休息,地球上的人们也会回屋休息睡觉。

青铜太阳轮中有东南西北中五角,是指当今这个太阳是由东西南北中五角形成的一个完整无缺的圆型太阳神之意。青铜神树上那九只白公鸡请出来的太阳就是这个青铜太阳轮。那个青铜鸡的头应朝东方,朝青铜太阳轮。这是远古氐夷人、古氐羌人族群的后裔,今彝、羌、哈呢、傈僳等民族传承下来的图腾崇拜,多神崇拜中的一部份。认为太阳是一个给人类及其地球万物带来了光明、温暖和生机,具有无比强大力量的大神,因此特别崇拜这个太阳神。

古代叙述任何一个杰出历史人物和其他有能量的动物,都为其披上神的外衣。今天我们剥掉神的外衣来看这三件文物又如何呢青铜神树、青铜鸡、青铜太阳轮的实质性问题是属于自然科学类,是属于天文历法学科。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去的时间,就是看太阳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行的结果,用看天上太阳出没时间来计算年、月、日,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先进天文历法。据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论证,7500-8000年前左右我国就开始应用了太阳历。4500一5000年前后三星堆古蜀国同样崇拜太阳,传承使用着这种太阳历,所以把它制造成青铜神树、青铜鸡、青铜太阳轮,作为太阳崇拜的历史文物。

青铜立人像重约180公斤,高172厘米,实属世界青铜文化之最。他很像古彝文经典中叙述的恩体古兹,他是"天上统领地上五个部落的天王、君主"。他认为川西蜀国的人是下等人,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蜀王,经过多次周折,才把他的女儿兹俄尼池嫁给蜀国王杜宇(笃慕),看来蜀国是他所属五个部落国家之一,有可能曾经在岷山,青城山、秦岭至甘肃天水一带某个坝子上有过他宏伟的宫殿,在川西平原、马牧河、鸭子河等两岸附近有过他巨大的青铜立人塑像。

立人像冠帽前额上有一个古彝文"■"字,读ho音与汉语"火"字近音,这字是从那遥远古代到40、50年代,西南彝族地区举行祭祀道场大会时,在毕摩的主持下,由主办单位长老,最高君王率领达官贵人和子孙绕祭祀坑一周叫作"■"音ho、jo与汉语"烘玖"字音相近。祭祀坑内不仅摆设有各地子孙、达官贵人送来的祭品如:牛头、羊头等,还用金杖、银杖插"天星图"除这个"■"字外还应该有"■■","宇宙"两个字,这就是知识渊博的毕摩宇宙源流论。"■"字是指无边无际的字窗空问,"■"是指宇宙星球,三星堆三个小山包是"天星图"中的"刷太"的象征。

青铜立人像耳垂上有戴珠宝的耳孔。左右手腕上和脑前有三条纹理线,这不是手镯,也不是三条绳子,而是象征大地、江河两岸蓝、红、黄三色景物。青铜立人像右手高左手低各拿着一个圆筒,这是什么东西用远古彝族文化来解释,这是用黄金或黄铜制造的灵筒,右手拿的是老祖母的灵筒,左手拿的是老祖父的灵筒(可能底部已脱落),因为他和她去世的时间有先有后,长期以来分居天地没有生活在一起,这次毕摩带领小毕摩念完多种经书,让没有结过婚的少女们让开后,毕摩就会念道"请你们俩夫妻到灵魂世界去重新举行婚礼,同居一室过性生活……"这样祭祀大会也就宣告结束。然后派使者把这个灵筒送往那至高无上的岩洞。(这在杜宇(笃慕)的祖父以前是送往江河两岸的)。

青铜纵目面具用现代汉语说支格阿鲁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大师,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的头脑是知识的海洋。在此我们用四川古彝文经典神话故事对照,看一看是否有直接关系这就是在遥远的古代有七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神人":第一位是"射日唤目的支格阿龙;第二位是能用手指挖通隧道的罗枝波拉图,第三位是能用大腿拦住江河的且波洛衣总;第四位是能背动大山的比惹俄尼;第五位是霎时能抓万里之外需物的果惹史民;第六位是能听到和看见宇宙空间万事万物的赫惹妞桃;第七位是打不死的力大无比的惹底蜀夫。

这七大神是人类征服大自然,获得自由生存权利的希望和理想人物,也是社会分工专项负责的技术专家的具体反映。其中赫惹妞桃和纵目面具相同。纵目面具的大耳朵不仅能昕世界上所发生的万事万物而且能把过去所昕到的事输入大脑储藏起来。他的双眼中升出了两根圆型眼珠筒,珠筒就是"赫惹"(透明眼之意)能看见字宙空间万事万物。他头部前额中有方孔,就是用眼睛看来的万事万物进出孔。

支格阿龙召集六大神人开会时,赫惹妞桃,纵目面具会在这些会议上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因而他在这些神人中起到导师的作用,由于纵目面具有这种能力受到了古蜀国居民的崇拜将其塑为神像。

青铜人头像头帕的包法与今四川甘洛县、普格县、云南巧家县等地区彝族头帕的包法相同,这头帕一般是丝织品,有长有短,最长的有二十多米。左右两耳上有六孔,这是戴金、银、珍珠、玛瑙饰品的,有可能已脱落。看来青铜人像是一位中年女性,是一位杰出女性的代表。

有的论文、著作上说:"蜀国四代国王的名字是以鸟为命名,建立蜀国的时间从商代以后草起,到今天为止已有3600年至4000年左右句历史,它的源头来自中原文化"。也有的说:"三星堆出土文物除陶器部分外,其他精华部分与中原文化对不上号,事实证明了我国还有更为悠久、更为灿烂的蜀文化、金沙江文化、长江文化,长江也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这两种见解,笔者认为后一种见解才符合我国客观历史事实,只有这种见解才能同三星堆这么多出土文物对上号。

蜀国(蚕丛、伯灌、鱼凫、杜宇)四个朝代,前三个朝代的国王都是女王。蚕丛、伯灌、鱼凫这三种称谓都不是她们的真实姓名,而以杰出女王的能力,功劳为特点的名号,不少的论文、专著上都说:"这三个朝代每代大约有100年的历史"。很明显,如果三个朝代是三个人,不会每个人都不多不少活1oo年左右。事实上每个朝代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几十位杰出女性担任过蜀国国王之职。

根据戈隆阿弘等的论证,我国大西南、大西北地区母系氏族社会比父系氏族社会的历史还长,在那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里,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争权夺位的不良事件。女王就是女中之杰,王中之王,她以伟大"女神"的身份治理天下人间。

蚕丛这个名词,用古彝文经典《勒俄特衣》中有关资料来破译"蚕"是"热"的意思,"丛"是"太阳光线"。这就是她是"太阳的女儿",与前面所述的青铜神树、青铜鸡、青铜太阳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蚕丛是太阳的女儿,她象征天上的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温暖,给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带来了繁衍生息的环境条件,因此蜀国的人们特别敬仰崇拜她,蚕丛时代至少有三、四名杰出女性担任过蜀国王之职。从第一任蚕丛王开始,发展了丝绸纺织业,并把丝绸销售到了南亚、西亚各国,从而有了"丝绸之路"。因此用汉文书写的这个"蚕丛"与丝绸连在一起了。据彝文经典《勒俄特依》上记载"濮莫列衣啊,三年设计纺织机,三月制成功,坐在屋檐下织布,机椿茂密像星星,织刀翻翻如鹰翅,梭子往来似蜜峰,纬线屈曲如彩虹。她是龙女,伟大支格阿龙的妈妈"。还有杜字的老祖宗史尔俄特的妻子兹尼施色发明纺织业的问题与蚕丛都有相同的纺织业绩,她俩是否是同一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都有一共同点,她们都是发明发展纺织业有功的女性。

三星堆古蜀国第二、三朝代伯灌、鱼凫与蚕丛大同小异,都是女王。所不同的是,伯灌、鱼凫都是各地新产生且人人崇拜公认的女性杰出的代表人物。

伯灌时期是图腾崇拜、多神崇拜,道教、毕摩最盛行的时期。"伯"是"比"的音译字,是毕摩念诵经文时的"读、念"之意。"灌"字具有强大、强盛的意思。伯灌时代的名称,体现了三星堆古蜀国曾有过繁荣昌盛的巴蜀文化。神与人之间的使者毕摩的地位也获得过空前提高,撰写各种经书,制造铜器、金器的技术得到过空前的发展,因此这个时代被称为伯灌。

鱼凫这个词,我们从有关的资料中得到启迪,这个词与"青羊"有等值意义,她是来自岷山、青城山的一位杰出的女神,她有时变为一个绵羊、山羊、牛、马为一体的神仙来往于大江河流与大山之间,在山下她修筑宏伟的宫殿,坐在宫殿中央统领、爱护着马牧河、鸭子河、岷江至到云、贵、川所有江河两岸的民众和动物。在这些江河中鱼凫养着食不完的鱼类。其中有腾飞万里的仙鱼,也有游览大海的仙鱼。由于这样在鱼凫之前,每次举行祭祀道场大会结束后,都派使者把祖灵送人江河两岸的岩洞中,鱼凫朝代还在这些美丽江河两岸饲养了牛、羊、马等牲畜,种植了水稻等农作物。

杜宇是蜀国伟大的男性国王,是西南彝族"六祖"之宗。要全面系统的说清楚杜宇朝代,需要上百篇论文,但以下几点不能不说。第一,杜宇这个词在汉文献和专著上有"杜宇"、"居木"、"笃米"、"仲牟"、"笃幕"等称谓,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称谓呢历代封建王朝把蜀文化排斥在外,那些文人、墨客不太懂古蜀国的语言文字,在汉语语音中没有唇音、鼻音,加上汉语有八大方言区,所以把这个名词写成这么多种音。其中"笃慕"、"居木"、"笃幕"中"慕"、"木"、"幕"都读mu,这三个字还比较接近。

第二,杜宇(笃慕)这个词在四川古彝文经典《勒俄特依》中的意思是"世主"也就是"社会世主、天皇、君主"的意思。他是古氐夷族--古氐羌族后裔--希慕遮后第31代--撮珠笃的儿子,(撮株)笃慕(杜宇)是三星堆古蜀国第四代国王。他的父亲撮株笃是巴山王国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事实上巴山王国早已由男人担任君王之职,管理着蜀王国。

第三,杜宇(笃慕)担任蜀国王前兴修水利,修筑天地间的道路,排除洪水、输通河道,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巴蜀人民得到了巨大的好处,获得了巴蜀各个部落和广大居民的拥护和爱戴,到今天为止,在西南彝族地区还流传着地上种植,发展粮食生产之祖是阿普笃慕(杜宇)的佳话。他不是抢夺了鱼凫的王位。按图腾崇拜的理论和男人不能反女人的社会意识,鱼凫王的王位不能争夺。而杜宇(笃慕)是在蜀国各个部落广大人民的崇拜拥护下,由鱼凫女王的谋师梯玛(毕摩)推荐到鱼凫宫殿,主管蜀国事务的王子,鱼凫王去世以后,他自然就成了蜀国第四代国王了。

(来源:《四川彝学研究》)

吴按:杜宇是否笃慕?彝学界观点不一:

陈英《笃慕--杜宇》(见《彝族文化》1988年刊p49)言是,而钱玉趾《试论彝族共祖笃慕是杜宇的儿子》(见《彝族文化》1992年刊p23)言非,有兴趣的朋友可自己找了看看!

(以上资料大部分转自互联网,来源不一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