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邂逅图书馆
自参加工作以来,倪思源还从来没有像这几天一样烦燥过。与朱一之、蜀官非比起来,倪思源这一代算幸运的,虽然他们同处在一个大时代,倪思源要比朱一之,蜀官非小四岁,小学和初中时代,倪思源也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渡过的,进入高中,文化大革命就宣告结束,高考恢复了,中国的大局就这样,政策一变,普通老百姓的人生就得重新改写,朱一之他们就是因为早两年毕业,不能直接考大学,而倪思源他们就因为晚两年,就赶上了高中直接考大学的时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命运女神还是光顾了倪思源这群人。
高中毕业,他想报考人民大学,结果,却被吉林大学录取了,在东北上了四年学,当然,读的还是中文系,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中文系很吃香,“文革”结束不久,以刘心武、梁晓声、蒋子龙、叶辛为代表一批中青年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对当时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文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崇高,一大批热血青年都报考中文系,哲学系,立志将来当作家、哲学家、评论家,倪思源也就是抱着这种宏图大志进入了中文系学习的。
在大学阶段,他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当年可以借到的所有世界文学名篇,像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巴尔扎克的《幻灭》、《欧也尼.葛朗台》、《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塞万提斯的《堂.吉哥德》,司汤达的《红与黑》,大仲马的《老古玩店》,小仲马的《茶花女》,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形像充满了他那颗丰富想像力的脑袋,有时,他被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纯真爱情所激动;有时,也被吕安西的《幻灭》而幻灭;有时,他为冉.阿让的悲惨境遇所不平;有时,则为于连的不屈不扰所折服,大学四年,尤其是在前三年的紧张学习阶段中,他几乎每晚都是陪伴着这些鲜活的文学形像度过的。当每读完一本经典文学名著之后,他合上最后一页,浮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问题,自己将来给读者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像呢?上大四时,他还真计划写一本长篇小说,创造一些鲜活的文学形像,甚至炮制了提纲,但终因生活积累太少,精力不济抑或根本就是虎头蛇尾,第一章还没写完就搁浅了,几度决心,又几度彷徨,在内心深处却埋下一定要写一部像《人间喜剧》、《悲惨世界》或《堂.吉哥德》这样的小说,为中国为世界文学走廊增添一些新的丰满的文学形像的愿望,抱着这样的夙愿,倪思源走出了学校大门,被分配到银都局当了一名驻地记者。
中文系与新闻系虽不尽相同,但同样都是“爬格子”,中文系也教授了《新闻学概论》等新闻专业课程,在学以致用的问题上,倪思源被分配到报社当记者,也算是专业对口,命运女神又一次青睐了他,把他从东北又分配回到了南方,进了银都市,又进了大机关,干上了“见官大一级”的“无冕之王”,实现了自己中学时代就打造好的“阅尽人间真善美,洞悉世界假丑恶”的夙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唯一需要补课的就是有关铁路的一些基本常识,这个内容在大学没学过。使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中学的一些同学都陆续招工进了铁路,有的还捞了个一官半职,如比他高一届的女同学叶梦琦就到银都火车站当上了站团委书记,比他高两届的同学朱一之则进铁路局党办当了秘书,他的另一名同学蜀官非则比他俩混得还好,在银都局多经处当上了办公室副主任,是副科级干部了,靠这几位同学的大力帮助,倪思源很快就对铁路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一知半解,在铁路,有了一知半解,采访起来就可以不说外行话,也不会出大洋相了。自己的工作慢慢地走入了正轨。
有人戏言:一等记者拉广告,二等记者捣股票,三等记者满街跑,四等记者写外稿,五等记者写本报,如此说来,倪思源是个不折不扣的五等记者,因为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为本报写稿上,外稿几乎就没有写过。不过,他的确写出了不少有份量的好稿子,经常因为稿子的角度新,素材好,读者反响大,好评多,受到报社领导的表扬。当然,也有人挤兑他,那确实是一些混混儿,自己的水平不高,功夫又不下,为完成任务,东抄抄,西摘摘,自己写不好,又怕人家好,心里不平衡,只能拿出挤兑人家的本领来。倪思源根本就没把这些人当回事,“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这是但丁在中世纪说的,也是倪思源的现实写照。
去年,倪思源在岭南工务段采访,写了一篇长通讯《路魂》,讲述一个工长身患癌症,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位工人技师出身的工长生前曾三让住房,三次让出自己的招工指标,直到他倒下的那一刻,他的一家还住在全工区最破的平房里,欠下了巨额医疗费,两个女儿待业,爱人又没工作,工长临终之前,唯一的希望就是组织上关心关心他两个在家待业的孩子。倪思源被主人公深深的感动了,带着深情把这篇稿子写完,刊登在本报的头版头条。
第二天,吴郑之一上班,就看到了这份报纸,随即在报纸上写下批语,要求党办、宣传部再去调查充实,撰写一个全面的调查报告,利用局管的一切宣传工具,迅速宣传这个工长的先进事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陈六湖看到这篇通讯后,要求劳资部门比照工伤办理,解决他女儿的就业问题,要求卫生和房建部门解决这个工长生前拖欠的巨额医疗费用和住房问题,陈六湖的要求被迅速落实,这个工长生前担心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大女儿参加了工作,妻子也找到了一份临时工,小女儿则重新踏进了学校门,家里所拖欠的巨额医疗费用报销了,一家人还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工区的职工都感叹,倪记者一篇稿子救了一家人,倪思源当然懂得,这是银都局党政领导关心的结果,没有他们的关心,自己写一百篇,一千篇,一万篇稿子也没有用,倪思源抓住这个题材,又充满感情的再写了一篇述评,题目就是:《好工长,你可以安息了》,把银都局上上下下关心这位已故工长的事迹都见诸了报端。后来,这组报道,在银都局曾引起很大反响,倪思源的声名也因此有了一些提高。
可是,让倪思源感到困惑的,是这几年来报纸上这类老百姓关心的新闻越来越少了,反而是空话、套话、大话连天,一般老百姓已很少看这样的报纸了,除了第四版,一、二版的所谓“要闻”已基本没人光顾了,有人说,如果这样的报纸改自费订阅,发行量立马会下降90%。前几天,报社把他那篇评述春运的稿子刊登出来了,题目果真改成了《走向成熟》,题目下面的署名当然还是自己的,可文章的内容却全变了,一删一改之后,文章全是溢美之词,原文中的思考没有了,建议被删了,文章开篇就写道:
春运顺利结束了。今年春运我们又一次改写了历史,一举创造了“八个从来没有过……”
文章在列举了“八个从来没有过”后,又高调放言:
经过十多年改革的洗礼,我们已经走向全面成熟,不管是数千公里的长距离奔袭,还是数十万旅客的紧急大转移;不管是每个工作人员的微笑服务,还是这部大联动机的统一指挥,不管是每一个品牌的外美,还是每一颗道钉的内实,我们都经受了锻炼,接受了检验,我们已经站到了高山之颠,可以向世人宣布,我们已接轨一流
……
看到这段文字,倪思源不仅倒吸一口冷气,他自己的原文中绝对没有这段话,他估计这段话是傅加上去的,这位老兄写文章喜欢穿衣戴帽,这是他写文章的决窍,而后面的一系列排比,则可能是总编加的,因为总编喜欢大气势,用他自己的话说,叫放“排炮”,什么文章用排炮一轰,效果就出来了,可这些排炮是不是空炮,死炮,瞎炮,炮弹轰出去,是打高了,还是打低了,是瞎了,还是死了,抑或没有击中目标,甚至炸伤自己,他就不管了。
可是,春运的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呢?现在的春运,都是单向运输,节前,把客流送回农村;节后,又把客流送往城市,使用的是双向成本,获取的是单向收益,一方面,铁路职工严重超劳,有的列车工作人员甚至整个春运40多天都吃住在火车上;另一方面,广大旅客却怨声载道,有的人还说这是“花钱买罪受”,如果这样拼体力,拼消耗,拼设备,也叫“走向成熟”,那铁路到底该向何处发展呢?
下午,倪思源想到省图书馆去看看,一来去体会一下那里的氛围。二来要想去找点资料。前几天,方明给他推荐了一本书,题目叫《山坳上的国企》,是北京一位经济学家写的,是专讲进退维谷的国有企业的,铁路是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这本书讲没讲铁路呢?倪思源想借来看一看。
倪思源来到省图书馆,这个过去令银都市人引以自豪的当时全国最大的图书馆,一楼大厅是借阅处,二楼是阅览室,三楼是报纸期刊室。过去,图书馆的四周都是宽敞的绿地,11层高的图书馆坐落其间,鹤立鸡群,可如今,左边有45层的通程大厦在建,右边更有50多层的紫南酒店矗立,把图书馆逼到墙根了,好像被人半空里砍了一大截,图书馆四周的绿地也被占去一大半,盖成了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变成商场、饭店,网吧,熙熙攘攘,图书馆的外围,已是萎琐不堪,又窄又小,全没了当年的气派。
不过,进入图书馆内,满屋的书香还是迎面扑来,倪思源仿佛又回到了10多年前苦读饱学的场景,到这里来读书学习,借阅资料的人,不是专家学者,也都是大学生,一般的市井小民是不大光顾这里的,进出这里的人素养也都比较高,人们彬彬有礼,面熟的人相互一笑,算是打了招呼,大厅内没人高声喧哗。倪思源直接上了三楼,进了报纸期刊阅览室,他想博览一些交通运输方面的书刊,了解一下世界交通运输业最新发展,当前人们对未来交通运输的展望。忽然,放在b类书架上一本介绍世界各国铁路状况的期刊吸引了他,他立即取了下来,坐到书桌前认真的阅读起来。
这确实是倪思源希望找到的一类书,书中介绍了日本、美国、西欧各国铁路私有化改造过程,从这些第一条铁路的诞生国家,到目前的发展变化情况,说得十分详细,还配有各种资料,图表,倪思源以前还真没有看到有关世界铁路这么完整的资料,倪思源一阵高兴,还真是开卷有益啊,他取出随时携带的笔记本,开始认真的摘录起来:
美国:铁路里程最高时达到40多万公里,现在已拆除了部分设备状况较差,运量不大的线路,美国现在还剩20多万公里铁路。美国铁路运价比较灵活,在按照货物类别、距离、重量等确定基本运价的基础上,铁路可以与货主协商签订运输合同。美国铁路一些运价政策充分体现了多运低价的特点,多运价分单车运价、多车运价、整列运价等几种运价模式,单车按载重分段计价,低吨位高价位,规定了整车运输的最小装载重量;多车运价适用于5车以上,25车以下的运量,多车运价的依据是多车改编的成本低,这种运价同样规定了每辆车的最小装载量。整列运价,铁路为货主提供优惠运价,但货主必须保证一定的运量,一旦开出,即按整列计算。美国的铁路也实现了私有化改造,美国政府不对铁路直接投资,但每年都为铁路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担保,供铁路向银行贷款,铁路也可以以运输设施做为抵押,向银行借贷最高达80%的设备购置款。
德国:铁路在管理上采用商业运营模式,在市场条件下,其经营必须侧重于经济效益,德铁与各运输商通过谈判,招标等形式,向各运输商出卖特定时段的铁路运行权,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其价格是经过充分协商后议定的。德国铁路公司只控制着国家路网,负责干线运营,目前按业务分别划分若干个主要部门和私营公司,各私营公司以租赁形式承包经营客运、车辆、物流、车站、线路和其他服务,货场也一般以私营为主。
日本:国有铁路全部进行了私有化改造,现在分成了6个货运公司和1个客运公司,各客货运输公司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如日本西武、阪急、近畿三家公司的铁道事业收入分别只占这些公司多元经营收入的39%、7%和6%。日本国铁改革前13年,运价涨了11次仍然累计亏损达3000多亿美元,实行多元化经营七年来,运价未涨一分却年年创利。
瑞士:是世界上铺设铁路最早的国家,也是铁路网最稠密的国家之一,目前拥有5300多公里铁路网,且全部实现了电气化。瑞士人出差、旅行都喜欢乘火车,瑞士的火车按距离长短分为国际间列车、城市间列车、地区间列车和旅客列车等,也有双层列车和普通豪华列车之分,
法国: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巴黎到里昂一段高速铁路最高时速达300多公里。现在、高速铁路的里程正在进一步向英、德等欧洲大国延伸。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原来的国有铁路现在绝大部分都私有化了,难道铁路的发展也只能借助私有化?中国东西部差距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铁路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当今世界,也有国有铁路经营得很好的范例啊!倪思源一边摘录一边思考,却发现这篇文章还有下集未完,站起来正准备去找另一册,却突然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熟悉的女孩身影跃入了他的眼帘。显然,那个人也发现了他,从她观察他的神色看,她已注意了他很久了。两人的目光又交织在了一起。
“你……”
“你……”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叫了起来,又都伸出了一个手指,拦在自己的嘴前“嘘”了一声。在阅览室里,他们不能大声说话,刚才俩人同时一声“嘘”,就已有几个同桌把目光朝向他俩,做出不解的神色,俩人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那个女孩迅速放下手中的刊物,背起书包,朝倪思源这边走来。
倪思源终于记起,在绿岛娱乐城,设计院筑路总队队长江大坤请客,把他推进按摩房,在按摩房里给他做推拿的女技师就是她。她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难道她是一名女大学生?倪思源心里不由一怔。
“你是倪思源倪老师吧?”女孩子已经绕到书架这边来了,轻声问。
“你怎么知道我?”倪思源知道这书是看不下去了,便把书刊放回到原处,顺手拿起自己的笔记本,随这个女孩慢慢往门外走去。
“我一直找您呢!”
“找我?”倪思源更加不明白了,那天,自己可没有做什么非礼的事啊?
两人走到了阅览室门外的走廊上。倪思源先停了下来,回头望了望旁边的女孩,声音低低地,有点拘谨地问:
“找我有什么事吗?”
女孩也站住了,欣喜之情丝毫也不掩饰,她并不急于回答倪思源的问,却一把挽住了他的右臂,拉着就要往楼下走,仿佛怕倪思源一下逃走似的,倪思源颇有点难为情,想把胳膀收回来,可女孩不放手,倪思源只好跟着她下了楼。
“我们出去到外面走走好吗?”
“在这里说不一样?”倪思源问。
“嗯,这里人太多,说话不方便,再说我们也不能老站着说啊。”
“那现在能到哪里去啊?”
“咖啡厅,喝咖啡,我请您,行不行?”女孩子急急地问。
“请我喝咖啡?”倪思源愈发糊涂了,一个在夜总会坐台的女招待,请自己去喝咖啡,别人见了作何感想?倪思源犹豫一下,小心地问:
“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看书,也是查一点资料。”
“查资料?你在读书?是大学生?”
倪思源禁不住脱口而出。他想起有人说,现在有不少女大学生到夜总会当钟点工,挣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