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故事的第二种“未来可能”_夏荷跳雨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章:故事的第二种“未来可能”(1 / 1)

椭圆形会议室里,云集着中国最知名的零售连锁企业的高管,一项在海外扩展业务的“大计划”,正在被热烈地讨论和酝酿着……

被称为“亚洲‘沃尔玛’”的“姐妹当家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是中国零售业的龙头级企业,在亚洲地区、也形成了与欧洲和北美零售业巨头“平分秋色”的格局,更中国、更亚洲、更人性的发展理念与实践,让其生机勃勃,前景远大。

一袭银灰色的职业装,任一绺白发醒目地摆在额前,抿起的嘴唇、习惯性地保持着微笑,手指在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挥动,眼睛却不时在面前的人们中“锁定”特殊的“一个”。坐在正中的董事长,一位雍容华贵、很有威严的中年女性,就是“奔五”的连红。坐在她右手的是公司的总经理,虽然身材略显矮小、体形有些发胖,但随和的神情,时时掠过“仪止”,她就是芬儿……

能够从一家小小的不能使用公司做名称的“农资行”,连红和芬儿之所以能够迅速“做大做强”,首先是得到了来自香港的强有力的“支撑”――

事实上,公司最大的股东、前十位并不包括连红和芬儿,甚至没有内地企业和个人。资金最稳定、最充实的提供者,是香港的几家投资基金。而更多的支持来自管理和具体的运营核心成员与制度,都“源出香港”。

保管员并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虽然在香港控制着两支声名赫赫的“投资基金”,但真正记在他名下的“个人资产”,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事实上,在银行、在任何金融机构,保管员甚至没有个人账户。保管员的控制能力与所控制的资本规模,都是“很现实”、“很真实”的存在。可是,所有的“排行榜”都无法获得保管员的资产数据,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有任何投资记录……

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渠道、利用那些人来实现对于两支基金或是更多资本的管理与增值,没有人知道、即使在政府登记机构,保管员的名字、没有一次出现在任何资产登记表里。拥有香港永久居留权的保管员,在职业一栏填写的是“自由撰稿人”、确实,每周至少一篇超过两万字的时事评论,都会及时地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无论是任何方面,保管员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普通市民”。

管理和两支基金的最大股东,是一位总是穿着火一样红服装的“女强人”,对于她与保管员的关系,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得到足够的证据来“证实”。

利用香港这个“支点”,从哈尔滨开始,大手笔的“投入”,三家核心店同时出现在消费者面前,顶级的经营管理,顶级的货源组织,完全中国化、本地化的经营理念,更符合中国传统与中国人习惯的运作方式,立即“一炮打响”。

随后,针对零售业内旧势力的“重点打击”全面展开,几乎在一个季度内,在全国的十几个城市,硬件与软件都是“超一流”的核心店粉墨登场。

非常短的时间,在与既有势力的“竞争”中,公司迅速成长,在众多老字号的“倒戈”潮里,公司声名大振,收益也持续攀升。适时地实施“公开上市”,股票的“价值”,从被香港恒生指数纳为“指标股”,就可以想见。

保持着神秘的保管员,常常奔走在城市之间,但没有一次出现在镜头上的他,一点都不需要担心什么,因为见到他的人、无论如何都会说“太普通”……

有这样的背景,有这样的知名度,连红和芬儿做为“舞台”上的“角儿”,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英雄不问出处”,连续多年、稳定地位居亚洲地区女性影响力和经济杰出人士的排行榜前列,社会活动和社会职务也接踵而来。

连红认真地听着,认真地记录着……

做为一家跨国企业集团的“当家人”,她没有任何负担。不只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也不是基于自己这些年的“学习与实践”的进步。之所以能够一路走到今天,连红不说出来,公司的主要成员也都明白,连红只是一个“执行者”,真正的“决策人”、真正的“重大决策”,都来自香港――

虽然连红不知道保管员的资产规模与能够控制的资本的数量与分布,但她比其他局外人到底知道的更多一些。保管员不是一个人在“努力”,事实上、被称为神秘的保管员,管理与控制的资本、真正属于他自己,真正来自于他自己努力获得的部分,大概不过是百分之几。通过文化传统与理性的交往,通过香港许多知名经济人士的“指导”与“支持”,香港投资者更多地愿意把钱交给自己“放心”的人。

所谓的“神奇”,连红并不以为然。

企业草创之初,保管员付出的努力与周密的计划,连红耳濡目染。沃尔玛、家乐福、宜家、松下电器、现代汽车……许多知名国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在需要的时间、出现在需要的岗位上,第一家核心店开始内部装修的时候,连红在内的主要高级管理人员,正在大洋彼岸的著名学府、聆听世界级经济学家的“演讲”。

服务与便利,是保管员一直坚持的“基本经营理念”。对于这一理念,连红和芬儿最理解、所以执行起来,永远都不折不扣。

以农产品为例,坚持从田间地头到货架的“直接”,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周转”,让种植者和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公司既定的原则。正是坚定不移地实践这一理念,公司在消费者中间的信誉,比任何广告都具有说服力。

“我们亚洲――”

连红低头看了看“计划”的“标题”,虽然“计划草案”从香港“传来”,虽然亲自审订过“草案”的保管员此时也远在南国,但连红知道、今天的讨论,会在第一时间被保管员“知道”,被保管员“参考”。从与会者提到的个个要点,分析与预测,加上一份份的“报告”与“资料”,连红相信“决策”很快会做出。

“亚太地区员工培训与研讨中心”奠基的那天,做为股东代表、穿着火焰一样风衣的“那个她”,与连红、芬儿,还有区域国家的大使或领事们一起,挥锹铲土,把那块来自缅甸的玉石、做为奠基石,深深地埋藏起来……

保管员没有出现,没有人奇怪。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中国古亦有之。

“是不是有些累?”

丈夫很关心地问道――

连红从沉思中回过神儿,发现丈夫紧张地坐在身边,远远地站在门口的儿子、也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干什么?你们爷俩不认识我还是咋的?”

“关心。”儿子一声叹息:“不被理解的关心。”

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儿子保持着“风度”悄悄溜回自己的房间。

连红笑着对丈夫说:“你猜,我刚才想什么……”

“猜不出来。”丈夫还是那么憨厚地笑着――

“今天,公司培训中心奠基的时候,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连红突然感慨万千起来:“知道吗,那个地方、许多年前是一家叫鸿远公司的企业总部。”

“那里,我记得、那里好象被市里‘拍卖’以后,不是成了一家‘贵族学校’吗?”丈夫对鸿远公司的记忆,与连红一样清晰。

“你就知道学校,学校以后、还改成过度假村之类,不过、最后还是荒废了,成为城市繁华区的‘伤’。这次做为支持公司海外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政府批准我们以象征性的一元价格,获得了土地使用权……”

“以前那些房子,还有吗?”丈夫真的想知道,那些记忆、没有人能够忘记。

连红摇摇头:“鸿远公司的所有建筑,在这些年里、全部被翻盖了。我们接过来以后,我去过几次,哪儿都找不到哪儿,根本就不认识了……”

“咱叔知道吗?用鸿远公司总部做培训中心的事儿……”

岁数大了、有些迷信起来的丈夫,很关心保管员的意见。

“知道。公司里的大事情,当然都是他做决定。”连红知道丈夫担心什么:“风水、风水,因风因水。鸿远公司没有出现的时候,有那片地,鸿远公司不存在的时候,那片地还是那片地。地的好坏,需要种出来的收获来说明。即使最贫瘠的土地,只要你用心、只要你方法得当、只要你得到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的支持,收获也会是让人羡慕的。关键在于人,有风水的人、所有的地方都有风水……”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丈夫从心里佩服,没有说出来、他真想赞美一句:“你学得越来越象咱叔了。”

在这个诚实、勤劳和善良的人心中,世界是美好的、是因为有保管员这样一些好人。无论是聪明还是善良,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在他的心里、唯一的评价尺度,都是保管员。保管员在他心里,已经完美成为“标准”。

连红知道丈夫的心思,虽然她常常听到保管员重复“我只是一个凡人、一个普通的人”,虽然她偶尔会发现保管员在投资或相关经营方面“有时会过份”,但是做为一种理想人格、做为一种理想的标准,保管员在连红的心里、也是完美的同义词。不只是连红和她的丈夫,芬儿一家、与连红和芬儿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同仁和家人,包括连红的儿子、芬儿的儿子这些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理解与认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