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平静地休息了。他可以放下心来了。
李斯心情沉重地退了出来。
玺书留存在中车府令的事务所。并没有立即交付使者递送。
这样重大的事,需要慎重,暂停不发,是正确的处置决断。
车队加快速度向咸阳行进。
扶苏此时出任帝国北方边境军的监军,与蒙恬将军同在上郡。
七月,丙寅这一天,沙丘宫平台,始皇帝因病医治无效殁故。享年50岁。
沙丘宫平台(广宗县平台村南),原赵国属地,赵王在这里建有离官。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这块毫无特点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龙之地”,被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商时纣王在沙丘平台建起了设有“酒池”、“肉林”的离宫别馆,终致丧国亡身。以“胡服骑射”而名垂史册的赵武灵王,却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犹疑不定,酿成内乱,被困于沙丘宫苑,而饿死。
威武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帝在此十分不甘心的走到了自己的人生终点。此后,历任皇帝出行,都十分忌讳经过这里,都特意绕行,避之唯恐不及。
岁月悠悠,惟有这穿越了千年时光的遗址留在这里,默默地接受着后人的感叹:“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鱼分龙臭曾兹台,野寺清钟入夜哀。”
巨星陨落了。
帝国的政权突然陷入危机之中。
李斯不愧为久经风浪的大政治家,他镇定地承担了帝国临时代理的责任。
保持政局的稳定,成为压倒一切的大事。
始皇帝殁故,只有奉侍皇帝的数名宦官及赵高、李斯和胡亥知道。
他立即做出决定: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一切待回到咸阳再做决定。
同时,以始皇帝的名义谕令:取消原定的经上郡、九原之行,将巡幸路线调整为从井陉直趋咸阳。
保密是头等大事。
所谓保密,就是把重要的事,限定知道的范围,是对事实进行人为的刻意掩盖。也就是说,让那些不该知道的人不要知道事实。其目的是故意把一些人蒙在鼓里,使自己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好一切,对一切做好准备,从而掌握主动权。
现在重要的是保守秘密,使帝国仍然保持着稳定的惯性,从而赢得时间,返回京城,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出应对的准备。
李斯断然采取了坚决的措施:下令赵高秘密处死了这几名宦官。因为只有死人才会永久地保守秘密。也才令他放心。当然赵高还不能死,因为赵高是皇帝谕令的传声筒。那么就让他先活着吧。当然赵高也绝对不敢向外说出半个字。因为他也有打算。
保密的最好方式是,一切如常。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隐大变故于无形。
当然,人是要吃饭的。活着,必须要吃饭。人活着,吃饭是第一大事。能够吃饭,也就意味着生命还在。
只有皇帝每天都在吃饭,人们也就自然不会怀疑皇帝会有意外。
自然也不能让厨师知道皇帝已死。
这是小事,难不住李斯。
皇帝的御膳仍然由他亲自审定后,在特定时刻送到皇帝的车内。
只是死人是不会吃饭的,因为死人已经失去了吃饭的权力和能力。但是饭是必须吃掉,或者至少要做出吃了一些的样子,总之是不能倒掉,也不能原封不动地退回。
于是就得有人吃。这好办,就由一名宦官来代替。现在这名被选定的宦官真可说是走运了,享受的是皇帝的生活标准了。但是他也很苦,并不是皇帝的生活标准任谁都有幸享用。而享用这样高的规格的生活,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当他知道要付出的代价,我想,任何人都是决不会愿意接受的,即使是你,同样也不会愿意,宁愿自己过着自己的苦日子。因为当某一天不需要他再吃这碗饭食时,也就是他生命的终结。而且即使现在让他吃着这碗饭,他也并不是自由的,他被囚禁在皇帝的车中,不能走动半步。他是帝国的享受着最高待遇的囚徒。
但是,并不只是吃饭问题需要解决。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会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紧接着的麻烦就将到来了。
七月,正是酷暑季节。沙丘距离咸阳何止千里,并不是一日就可抵达。何况行进必须保持既往的节奏,根本就不能长驱疾驰。因此,尸体的防腐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何遮掩尸体的气味?
赵高献计说:皇上平素也喜吃鱼类,就下令让随行的车子都装载这里出产的盐渍鲍鱼。
李斯正在为此焦虑。不由得对赵高多看了一眼,这是一个很合乎情理的理由。而且这个平素被他看不上眼的人,在这关键的时候,却能够注意到这件事,并且提出解决的办法,真还是自己此时难得的一个助手。他欣然采纳,并立即命令整个车队都装载盐渍鲍鱼一箱。
一切天衣无缝。
能够掩盖的,暂时都被帝国的重要人物们此时举重若轻地化解了。但是毕竟不可能永远这样遮掩到底的。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决定帝国命运的重大时刻,这是必须做出谋划的。
随着车队到达咸阳的距离越来越近,左右着帝国前途的政治巨头们的心理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各怀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