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_杨贵妃的传奇一生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七章(1 / 1)

第二十七章

周子谅道:“学生一向对奇门幻术痴迷之甚,对此有些许研究,这几日夜观星象,得见紫微星闪烁不定,料定明日将集中在大内御花园附近。借此星光,只要学生施法,管他妖孽道行多深,必化为原型。但教皇上见到杨玉环的炉山真面目,对她必起怀疑,这时你我进谏,除去杨玉环必是信手捏来。”

张九龄听着心动,不过还是少不了担心:“你可有把握!”周子谅道:“十有八九,就算真有万一,学生愿一力承担,必不敢连累老师。”张九龄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不敢稍有大意,又思索片刻。周子谅又道:“老师若担忧,学生还有后着。”

张九龄连忙追问:“快说!”周子谅道:“皇上一向祟道慕仙,此乃迷信弱点,你我可以在此方面做手脚,虽然不甚光明,为保大唐江山,也是被逼无耐。”张九龄自问一向光明磊落,平生没做过半点欺瞒圣听之事,听周子谅这么一说,不免一愣,左右一权衡,决定走出这第一步。

周子谅见说动了张九龄,也就继续道:“皇上不是曾说梦见玄元皇帝(即老子),参军田同秀借此扬言,京城西南百余里留有遗像,皇上遗使果得,明眼人都知田同秀作假,皇上却深信不疑,足见此法可行。”

张九龄看似没听懂周子谅的意思,便问:“此法!”周子谅也就不再卖关子,说道:“在周朝的时候,有一人名叫尹喜,曾为函谷关令,玄元皇帝曾骑青牛过函谷关,这乃天下皆知。我们便详称玄元皇帝在尹喜故宅,藏有谶文。谶文的大意便指本朝将生妖孽,欲倾覆我大唐江山,只要我们做的天衣无缝,必然不会有人怀疑,此为除杨玉环又一计。”

张九龄听了出人意料的大怒:“你敢让我欺骗皇上,这可是欺君之罪,张某绝不会这么做的。”周子谅事先也没料到,忙道歉道:“学生该死,就当学生没有说过,明日照计行事便了。”张九龄再三叮嘱:“切莫小心紧慎。”

日渐正午,张九龄和周子谅便一起进京面圣,将杨玉环为狐妖的想法跟唐玄宗说了。唐玄宗听了哈哈大笑:“相国一向不信邪说,今日却提起这事,可不是前后茅盾。”张九龄被这么一反问,脸顿时涨得通红。周子谅说道:“真的不能假,假的不能真,信与不信无关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唐玄宗严肃起来:“那么周御史想给朕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周子谅满怀信心的道:“但教皇上相信微臣,微臣必会竭力办到。”唐玄宗愣了一下:“信你?乞不是冤枉了爱妃。”周子谅道:“杨玉环乃狐妖化身,只为倾覆我大唐江山,微臣信心十足,乞会冤枉了她。”唐玄宗微有怒色:“爱妃不过一弱女子,乞有你说的这本事,若这非事实,又当如何?”周子谅想也没想:“听凭皇上处置,微臣绝无怨言。”

对于神怪一事,唐玄宗一直深信不疑,他也想知道杨玉环是否狐妖,终于点头答应。张九龄和周子谅互望一眼,心中稍稍宽慰,周子谅道:“微臣还有一个请求,皇上勿必要答应。”唐玄宗道:“说来听听。”周子谅道:“未免杨玉环有所准备,皇上切不可将此事告知与她。”唐玄宗不解的道:“不跟她说明,朕以何理由招她前来。”周子谅自然早有准备:“但说臣会祈神祷雨,皇上和娘娘一同在御花园观看便了。”唐玄宗点头,命高力士前去通知杨玉环。

周子谅百密一疏,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却不知道高力士也是杨玉环的心腹,此番让高力士去通知杨玉环,那还不把实情告之。高力士急急忙忙跑到后宫,大呼:“贵妃娘娘危矣,贵妃娘娘危矣。”杨玉环看他如此神情,连问何故,高力士也就毫无隐藏的把事实原原本本的相告。杨玉环紧崩双眉,心下思料:“这该如何处之。”宫奴牛贵儿在旁说道:“奴婢马上去请李大人和杨大人。”

高力士看似比杨玉环还急,拼命的跺着脚,一副女子姿态,说道:“忙不喋了,皇上见老奴急不负命,恐会亲自前来。”杨玉环灵光一闪道:“高公公言之有理,外臣进宫须时日,替本宫去请钟太医来。”牛贵儿连忙而去,须臾便将钟神秀请来。

钟神秀来不及问牛贵儿什么事,但看她心急火了的样子,知非小事,见到杨玉环,忙磕头道:“娘娘急召下官来,不知何事紧急。”但凭的眼光看人,杨玉环相信不会看错人,虽时日善浅,钟神秀也没为自己立过什么功,但心里已把他当成了心腹,也就把事情告诉了他,问他有无对策。

钟神秀听了明显紧张起来,说道:“狐妖之事虽不能足信,怕只怕周子谅有备而来,目的是欲取娘娘性命。”杨玉环道:“你是说周子谅的目的不是揭穿本宫的身份,而是借机刺杀本宫。”钟神秀道:“皇上素来迷信,周子谅这么做也在情理之中,恐娘娘被刺的时候,皇上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听钟神秀这么一说,高力士和牛贵儿两两相望,那神情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唯有杨玉环反道是松了一口气,说道:“若是如此,本宫却想到了办法如何对付他,这件事还得钟太医相助,否则不能成事。”钟神秀看她一眼,美丽的容貌下,是一张难以无法看透的脸,虽相距只尺,却像隔的很远很远一般,显得虚无飘渺。

杨玉环带着牛贵儿一人,随着高力士来见唐玄宗。唐玄宗老远相见,连忙相迎:“爱妃,朕今日忽生雅性,想与爱妃一同赏花,爱妃意下如何?”杨玉环躬身道:“臣妾感到万分荣幸。”唐玄宗大喜而笑,执杨玉环之手,闲步来到御花园,未聊几何,便见河池旁边筑有一坛,坛上一个道士打扮的人正在披发仗剑,灵台齐整,黄帆映日,那正午阳光恰巧照在一面铜镜之上,眺目望去,显得特别刺眼。

唐玄宗详怒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在朕的御花园装神弄鬼。”高力士连忙上前查问。那道士走下坛来,跪倒在唐玄宗面前,口称有罪。唐玄宗就当自己事先并不知晓,演起戏来:“你是何人?未何会在御花园中,又是在干些什么?”

那人抬起头来,说道:“下官是监察御史周子谅,奉了司天监的命令,在此祈雨,不知会惊惹皇上,还请皇上恕罪。”唐玄宗微微一笑:“祈雨,卿有这等本事?监察御史何以管到司天监里去了。”周子谅道:“下官从小痴迷奇门幻术,三十余载略有研究。如今天下六月未雨,下官便请缨一试。”

唐玄宗对着杨玉环笑道:“爱妃你说这事奇不,朕甚觉有趣,不如你我上坛而去,看他如何祈雨怎样?”杨玉环还是第一次知道唐玄宗原本这般虚讳,说起谎来竟面不改色气不喘,若不是事先得知详情,哪里还看得出他在演戏。这是他们安排好的,哪容自己不答应,也便躬身道:“妾身与皇上一般好奇,皇上有意,妾身怎敢违。”

唐玄宗笑着和杨玉环一起上坛而去,周子谅嘴角含笑,远远的望了一眼躲在一边的张九龄,两人都通过目光替对方打气。坛上早已经准备好了两把椅子,乃是按着八卦九宫之术排列,时辰一到,紫微之星必照椅身,此是白昼,肉眼虽看不见,其效用却不渐半分。

唐玄宗看着杨玉环,心虚的说了一句:“此事正巧,周御史就像料到朕和爱妃会来一样,以致事先都把椅子准备好了。”这句话显然引人怀疑,不过杨玉环就当什么也听不懂,含笑点头。

周子谅开始作起法来,但见四周风生水起,坛下的池中鱼纷纷觉得闷气,欲跳出池来,本来睛好的天空,一下子乌云盖日,一阵阴霾,事物几不可辨。杨玉环不曾想周子谅有这等本事,也是暗暗佩服,可是不能招为己用,大唐眼见少一良臣。

坛上烛火冲天,黄帆遇火焚身,那狂风吹不灭此火,却吹起周子谅那满头长发,但见两眼睛光四射,面似蓝绽,嘴似青红,表情狰狞,百般吓人,饶是杨玉环早有准备,也不禁心中一动,紧紧的抓住了唐玄宗的手。

唐玄宗看的也似痴呆,目不转睛,心里也不知道想些什么。周子谅嘴里念念有辞,听见之人便是耳鼓呜响,热血沸腾。周子谅挥着桃木剑,开始穿梭在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眼里直冒杀气,那剑或劈或砍,每每都与杨玉环的身体差之分毫,唐玄宗看的心惊,连向周子谅使眼色,让他切勿伤害杨玉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