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八月,澄城县文教局对冯原镇中学的领导班子做了一次调整,徐生武同志因成绩突出被调到澄城县教研室工作;赵建海被提拔为冯原镇中学的正校长;并调来仁振平同志担任副校长,协助赵建海做工作;张银锁也提升为冯原镇中学的教导主任。刘长贵没有去小学,而被县教育局调到冯原职业中学去工作。
开学以后,杨世俊被安排代初三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课,刘会珍因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成绩显著而被安排代初三级五班和六班的数学课。
九月五日的早上,杨世俊正在房子试讲数学课,刘会珍走进来问道:“杨老师,你这是干什么?”
杨世俊说:“我昨天备了一节课,今天早上试讲一下看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刘会珍说:“杨老师,初三数学课你都代了将近十年了,怎么还是那么认真的?”
杨世俊说:“毕业班的数学课我都已经代了九年了,虽然知识没有多大变化,但我在教学方法上面年年都在改进。因此,我总认为如果不认真备课是教不好学生的。这就叫做‘活到老,学到老’吗!”
刘会珍说:“杨老师,你工作很忙,我就不打扰了。今天早上咱到食堂去吃饭,我请客。”
杨世俊问:“为什么?”
刘会珍说:“我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你指导的结果。”
杨世俊笑着说:“如果是那件事,就没有必要了,我不去。”
“你必须去,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有啥话咱就在学校里面说,没有必要去食堂了。”
“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反正你得去。上完课后你等着,我来叫你。”刘会珍说完以后,就离开杨世俊的房子。
杨世俊上完两节数学课,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看见刘会珍和一个男子站在办公室门口。没等杨世俊走到跟前,刘会珍喊道:“杨老师,走,咱们去吃饭。”
杨世俊说:“你们去吃吧,我不去了。”
“走走走,到那儿我还有话要对你说。”刘会珍说。
“咱有话就在办公室说。”
“不行,食堂的饭我都说好了,咱一定得去。”
杨世俊指着那男子问道:“他是谁?”
刘会珍说:“他是我的未婚夫,名叫张金海,是开出租车的,专门陪你吃饭来了。赶快走,车在学佼门口停着呢!”
杨世俊盛情难却,只好跟着他们坐上出租车,来到冯原的一家饭店里面。
张金海点了几个菜,要来一件啤酒,将杨世俊请到上坐,斟满两杯酒,然后对杨世俊说:“杨老师,我先敬你一杯酒。”
杨世俊举起酒杯对张金海说:“来来来,咱俩碰杯。”
刘会珍忙站起来说:“杨老师,这第一杯酒是敬你的,不能碰杯。”
杨世俊只得喝下第一杯酒。张金海指着桌子上说:“杨老师,快吃菜。”
杨世俊吃了一口菜,问道:“刘会珍,你不是有话对我说吗?”
“咱们现在不谈事,光说吃饭好不好?”张金海忙说道。
杨世俊笑着说:“好好好,咱先说吃饭。”
停了一会儿,刘会珍对杨世俊说:“杨老师,现在咱俩代同一课头,我还要听你的课,你同意吗?”
杨世俊笑了笑说:“我以为你说啥事呢,才是想听我的课哩!好,只要你有时间,我的课你可以随便来听。”
“杨老师,那我就太感谢你了。”刘会珍给杨世俊斟满一杯酒,继续说:“来来来,我再敬你一杯酒。”
杨世俊说:“好好好,这杯酒我喝了。如果我的课讲得不好,你要给我多提意见。”
刘会珍忙说:“哎呀哎呀,你把话说到哪里去了。你是我的指导老师,人家都说你的课讲得好,我是向你学习来了,还提什么意见呢!”
“杨老师,你也太虚心了。”张金海插了一句,继续说道:“来来来,咱们继续吃饭。”
饭后,张金海又将杨世俊送回学校。
说来刘会珍还真有恒心,从此之后,她的课程进度始终保持比杨世俊慢一节。这样以来,她就能做到坚持每天听杨世俊一节课。按照杨世俊的讲课方法,再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准备以后才到教室去给学生讲课。
在杨世俊的辛勤培育下,初三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特别是初三级一班的数学成绩连续几次考试都获得了全级的第一名。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午,刘会珍上完数学自习来到杨世俊的住房。她刚走进门就笑嘻嘻地说:“杨老师,我非常羡慕你。”
“你羡慕我什么呢?”杨世俊问。
刘会珍说:“你班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好些,我看今年的升学考试第一名,你们班上稳拿了。”她在说话时有意识把“那”字拉得长长的。
杨世俊说:“还没有考试呢,到底那个班能获得第一名,我现在还不敢肯定。”
“咋不敢肯定,根据平时的考试情况,我看你们班上这回考试绝对是第一名。”刘会珍非常坚决地说。
杨世俊说:“我对考试名次的看法和你们不一样。我认为,哪个班考了最后一名,不能说代课教师就没有下苦;相反,哪个班考了第一名,也不能说这个代课教师就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与班上整体学生的智力因素、文化课基础、班风的好坏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等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系。因此,我们不能单独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情况。况且有个别教师还可以通过偷题露题,甚至利用监考和阅卷作弊也能取得第一名,你说这样的第一名有什么价值呢?”
刘会珍不解地问:“按你这么说,目前我们国家采用的这种考试制度不对吗?”
“不不不,我不是说考试制度不对。”杨世俊首先否定了刘会珍的问话,然后说,“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讲,国家目前采用这种考试制度很好。但用学生的分数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情况,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很不全面。”
正说着,只听见学校的院子外面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刘会珍向外面一看,着急地喊:“火,火。”
杨世俊朝着窗外一看,一股黑烟从配电房的窗子里冒了出来。他走出房子,向配电房迅速跑去。
当杨世俊来到配电房时,传达室的彭贵堂师傅已经拿钥匙打开了房门。霎时,配电房里面浓烟滚滚,也看不见配电盘在哪儿,只看见蓝色的火焰直射,一股塑料夹杂着皮线的气味扑鼻而来。
由于配电盘上面带电,不能用水来灭火。杨世俊从传达室拿来一张铁锨,又从院子端了一锨土,闭着气向配电房冲过去,将土撒到起火的地方。
彭师傅也找来一张铁锨跑来帮忙。一会儿,火被扑灭了,可是配电盘烧坏了,学校里面全部停了电。
吃午饭时,杨世俊在灶房碰见校长赵建海,他一边吃饭,一边对杨世俊说:“世俊,吃过饭到我房子来一下,我这儿有重要事情要和你商谈。”
杨世俊也不知道赵校长有啥重要事情,迅速吃完饭后,直接向赵建海的房子走去,他刚走进门,赵建海赶紧招呼道:“来来来,杨世俊,先坐在沙发上。”然后拿了一盒烟,从里面取出一支说,“杨世俊,先抽一支烟再说话。”
杨世俊接过烟坐在沙发上说:“赵教师,我不会抽烟。”顺手将烟放在前面的茶几上。
赵建海将办公桌前面的椅子转了一个角度,面对杨世俊坐下来。然后说:“杨世俊,咱学校的配电盘烧坏了,需要更换配电盘。听说你还是一个‘多面手’,会安装电路,经学校研究后决定,这个任务必须由你来完成,你还有什么看法。”
杨世俊说:“赵老师,我还带两个班的数学课呢!安装配电盘会影响上课的。”
赵建海说:“你的课我们校委会已作过商量,再有两天学生就要升学考试了,上课的事你就不用管了,把你的课交给张银锁去上,你就安心去安装配电盘,要尽快给学校供上电。不然的话,咱学校的师生用水、照明都成了问题。”
杨世俊想:既然是校委会研究决定了的事情,我也没有办法推辞。因此,也就只好答应了。
当天下午,杨世俊打扫了一下配电房,取出烧坏的配电盘,将烧坏的电线全部更新。然后顺着电杆将整个线路检查了一遍,在线头上分别标出电铃线、路灯线、教室线、学生宿舍线等。
第二天早上,新配电盘拉回来了,杨世俊在新配电盘上将闸刀、瓷插、保险、指示灯和开关一个一个地安装上去,再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各个闸刀跟前用文字标出它所管制的区域。
大约在晚上八时左右,杨世俊将配电盘全部装好了。在接进线时,他先将“零线”接在配电盘上,再将三根“相线”分别接在总闸上面。最后他又将线路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时才合上闸刀开始送电,此时,学校的电路恢复正常了。
杨世俊将剩下的导线和材料装进一个塑料袋内。他走进赵建海的办公室,将塑料袋放在墙边,说:“赵老师,你分配的任务我完成了,这是剩下的材料,就交给你了。”
赵建海说:“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我非常高兴。不过,这些材料你先拿着,咱学校还有两个路灯不亮,学生宿舍有几个电灯也不亮了,明天你再去检查一下。学生升学考试的事就让张银锁替你去吧,你也忙了一学期了,应该在学校好好地休息上几天。”
就这样,杨世俊把路灯和学生宿舍的灯泡全部接好以后,就在学校休息了几天。
七月二十日下午,刘会珍来找杨世俊,她刚走进房子门就说:“杨老师,我说你班是第一,你还不相信,这回该相信了吧。”
杨世俊说:“相信什么?成绩还没出来呢!”
刘会珍面带笑容,说道:“成绩回来了,在乔新成老师那儿,一班是第一名,是我亲眼看见的。这回你领了奖,一定得请客。”